第40章 平定南方 (第2/2頁)
萬大軍緊隨其後,這十萬大軍對於我朝來說乃是巨大威脅。”
“好啊,朕就是想要一戰定乾坤!”
殷無咎對著高尚和嚴莊吩咐道:“你們兩人給朕把後勤做好,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只要此戰能夠殲滅唐軍主力,前線將士功勞算一半,後勤將士功勞算一半,朕會論功行賞加官進爵。”
“遵旨!”
高尚和嚴莊兩人拍著胸膛答應下來。
幾天後。
劍南道傳來一個震撼訊息,太上皇李隆基在成都暴斃而亡。
自從薛嵩屯兵閬中之後,李隆基覺得蜀郡也不安全,他整天胡思亂想擔心自己遭到俘虜,沒想到突然暴斃而亡。
得知李隆基在成都暴斃而亡,薛嵩派遣梁州節度副使王難得招降劍南道各郡太守以及防禦使。
殷無咎接到這個訊息同樣大感震驚。
若是李隆基在蜀郡成都還活著,唐軍官兵至少還會誓死抵抗。
現在李隆基突然暴斃離開人世,唐軍官兵更加不會為他李唐江山而賣命,更別說這裡曾經還是宰相楊國忠的勢力範圍。
劍南節度使李峘再也無法控制局勢,各郡太守以及防禦使紛紛投降王難得,與之相近的黔中節度使趙國珍馬上跟著歸降,嶺南道聞訊也選擇歸順大夏朝廷。
劍南道改為益州,以王難得為益州節度使。
黔中道改為黔州,以趙國珍為黔州節度使。
嶺南道改為交州。以何履光為交州節度使。
南方各道陸續平定。
其中何履光曾為大唐朝廷的嶺南節度使,當時他讓嶺南唐軍先走一步前往南陽。
結果何履光本人還沒抵達南陽,魯炅直接把他的軍隊全部敗光,葉縣之戰五萬唐軍損失殆盡,只剩數千人突圍而出。
嶺南唐軍基本全軍覆沒。
何履光運氣倒黴遭到革職,一怒之下他轉而投靠大夏朝廷。
如今大夏朝廷啟用何履光為交州節度使,差不多相當於給他官復原職。
至於趙國珍本來就是大唐朝廷的黔中節度使,他見到李唐江山大勢已去,無奈只能選擇投降大夏皇帝殷無咎。
殷無咎對於黔州和交州並不擔心,反正南方百姓和中原百姓皆為農耕文明,不像北方草原的外族胡人那般窮兇極惡。
黔州和交州兩地官員依舊如故,官兵們都沒進行替代,頂多就是改旗易幟而已。
在華夷之辨的認知裡,南方百姓皆是華夏子孫,大家頂多就是生活習俗有所不同而已,這跟北方草原的遊牧民族有著天壤之別。
正所謂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農耕文明講究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遊牧民族講究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雖然環境決定性格,性格決定人生,但是並不代表遊牧民族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屬於合情合理。
人類為什麼無法相互理解?因為我們站在不同的立場上。
北方草原的遊牧民族只要人口超過環境上限,基本就會南下掠奪生活物資,在這過程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中原王朝想要保境安民,最好辦法就是殺光北方草原的遊牧民族,永遠不要把他們當做人類,只能把他們視為人形物種。
遊牧民族猶如蝗蟲水蛭,農耕文明與之共存只會釀成更大悲劇,必須等到工業文明出現之後,兩者之間才能進行融合。
在這之前,遊牧民族永遠都是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北方草原的外族胡人必須全部屠殺殆盡,任由他們崛起只會對人類文明的程序造成巨大破壞而已。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