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33章 立碑劃界 (第2/2頁)

加入書籤

,他們看見友軍全線潰敗,竟然跟著一鬨而散。

夏軍騎兵趁亂斬下金萬宗的首級,隨後繼續追殺新羅潰兵。

一天之間兩場戰鬥。

新羅軍隊十萬大軍灰飛煙滅,只有數千人丟盔棄甲逃過禮成江。

然而殷無咎並沒給予他們任何喘息之機,一鼓作氣攻取禮成江以東的新羅大營,藉此繳獲到上百萬石糧食,而且還俘虜到八萬新羅民夫。

新羅國前後損失丁壯十八萬人,這對他們來說無疑是傷筋動骨。

殷無咎直接把實際控制上推到禮成江以東地區,他還從樂浪郡和真番郡徵召漢化百姓補充兵源。

由於殷無咎兵力數量不足,所以他也沒有繼續冒進,而是再次遣使前往金城,要求新羅國王金憲英以漢江為界重新劃定兩國邊界。

金憲英已經無力迴天,他在得知前線大敗的訊息後,只能同意殷無咎的要求,以漢江劃定兩國邊界。

因為新羅國內的真骨貴族和地方豪強都在蠢蠢欲動,所以金憲英必須快點擺平大夏帝國,只有這樣才能集中力量處理內部問題。

兩國使臣在北漢江立碑劃界,江北地區包括漢州漢陽郡(現今韓國首爾)劃入大夏帝國,江南地區則是歸屬新羅國。

殷無咎在浿水(大同江)以南、北漢江以北設立真番郡和臨屯郡,逐步恢復到西漢時期的疆域版圖。

目前遼州治所遼東郡,下轄遼東郡、遼西郡、通遼郡、扶余郡、鄚頡郡、涑沫郡、玄菟郡、樂浪郡、真番郡、臨屯郡等十個郡。

如何鎮守遼州各郡就成為當務之急,畢竟這裡需要面對東北夷狄,要是貿然拆解只會削弱自身實力。

無奈之下,殷無咎只能繼續增強遼州節度使的實力,新增五萬人馬用於駐守真番郡、臨屯郡,這樣遼州軍就有一百零八個營,統轄鎮兵十五萬人。

除此之外,殷無咎還在當地繼續推行漢化政策,凡是懂得漢語一律視為漢家兒郎,而且還能享受到各種免稅優待,至於不懂漢語則是貶為胡人番戶。

胡人番戶不僅需要承擔大量賦稅,還不能在大夏帝國當兵做官。

剛好殷無咎俘虜到八萬新羅民夫,這些人都是真番郡和臨屯郡的當地百姓,裡面就有三萬多人皆為高度漢化的百姓。

殷無咎直接把這三萬多人招募為兵,再從遼州軍裡面抽調精兵作為補充,一下子擴編三十六個營,前後共計五萬大軍。

馬璘為真番太守,統兵三萬駐守真番郡。

韋皋為臨屯太守,統兵兩萬駐守臨屯郡。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