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在十八線小縣城生存,該思考的問題 (第3/5頁)

加入書籤

潛力大,吸引電商平臺、物流骨幹企業加快下沉,新茶飲、新型快餐、文娛、醫美等知名品牌紛紛進駐縣城,帶動縣域消費市場規模增長。美團研究院資料顯示,2019—2023年,縣域生活服務消費訂單佔全國比重從23.8%上升至30.6%,訂單量五年複合增長率超40%,高於全國平均增速。中西部地區消費規模、人均消費增長尤為顯著。高德導航大資料顯示,2023年中西部縣域的消費新位置快速增加。

(三)重大投資和重大專案下沉,匯聚縣域實體經濟金融活水

普惠小微貸款市場加速下沉,6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網點總量持續減少趨勢下,縣域網點不減反增,2019—2022年提高7.5個百分點。政府引導基金由國家級、省級為主向地市級、區縣級為主轉變,2019—2023年新設立的政府引導基金中,區縣級基金數量佔比逐年增加,分別為23.3%、36.9%、36.5%和46.7%,中西部地區數量規模明顯增加。商業銀行、創投機構、私募基金逐步下沉,帶動更多社會資本和優質產業專案匯入縣域。如,河南鞏義市引進華潤中原超級總部基地、中電裝區域總部和研發中心等一批重大專案落地,成為河南首個千億縣;湖北仙桃市引進容百科技、京科控股、華潤電力等重點能源專案,躍升為湖北首個千億縣。

(四)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資源下沉,加速縣域人力資本積累

隨著縣域基礎設施跨越式發展、公共服務供給增量提質,縣域對勞動力吸引力與日俱增。農業農村部資料顯示,2012—2023年,返鄉入鄉創業人員累計達到1320萬人。安徽、四川、湖北、陝西、江西等中西部勞務輸出大省近五年人口回流趨勢顯著,存量人口“藍領化”、增量人口“白領化”,人力資本優勢逐步顯現。如,安徽臨泉縣2023年返鄉就業2萬餘人,新登記經營主體2萬餘戶,形成“本地消費、本地產業、本地人才”的正向迴圈。

三、從精準發力看:分類施策培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增長點

(一)統籌提升中西部縣域“產”“消”功能

支援中西部地區對標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標準,“以創促建”提升縣域功能性平臺能級,疊加設立物流樞紐、海關特殊監管區等平臺,給予更大範圍、更強力度的政策支援。建立國家和省級產業引導基金與中西部基礎較好的縣域常態化對接機制,推動創新創業投資基金向縣域戰略性新興產業叢集傾斜,鼓勵設立一批特色產業子基金,支援建立國家創新型縣(市),推進特色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融合發展。支援中西部建立縣域商業“領跑縣”,完善商業網路設施和業態,拓展餐飲、休閒、娛樂等消費新模式新場景,推廣體育賽事、美食節、傳統文化節慶等消費新熱點。

(二)分類推進群圈內外縣域“融”“合”發展

依託軌道上的城市群和都市圈建設,構建通勤圈、產業圈、生活圈,鼓勵設立雙向“飛地”,強化縣域產業配套,打造一批工業大縣、旅遊名縣、商業強縣。統籌城市群和都市圈核心城市與周邊縣域重大生產力佈局,探索構建融資在城市、投資在縣域,研發在城市、轉化在縣域,頭部在城市、配套在縣域的一體化發展格局。深化城市群和都市圈範圍外縣域合作,拓展人口規模和經濟腹地,抱團實現規模經濟。以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為重點,以商貿物流、旅遊文化等競爭性弱、地域性強的產業合作為突破口,穩步擴充套件合作廣度和深度。支援距離城市群和都市圈較遠的縣實施“小縣優城”城市化提升行動,全面提升綜合承載能力,加快發展縣域富民產業,促進農民群眾就近就業增收。

(三)著力提高縣域安全“功”“能”保障

探索建立糧食產銷區省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