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在工作的時候,你是否感到大腦很累,身體很疲憊? (第1/3頁)

加入書籤

比戀愛腦更內耗的,是“工作腦”

戀愛腦大家都知道吧,就是指一個人在愛情關係當中毫無理智,自我浪費的一種精神狀態。

這種情況非常內耗,且往往不會有好結果。

但是據我觀察,我發現身邊大多數人對待工作也有類似的感覺:拖拉厭惡,胡攪蠻纏,明明可以理智解決的事情,到最後非弄得兩敗俱傷。

總結起來就是一個共同點:內耗。

我把這種工作狀態稱之為“工作腦”。

在我們的生命裡,工作幾乎佔據了我們人生的三分之一。

但不知從何時開始,這種情況更加嚴重。加班成為了這個社會的“標配”。

好像只有加班,一個人才能透過職場的及格線,一個公司才不會有倒閉的危險。

但加班真的因為工作完不成嗎?

其實不是,拖延症、懶癌間隙發作、重度手機依賴症……等等,這些才是影響我們工作效率的罪魁禍首。

01

學會管理精力,而非時間

我們大多數人,常常在睡前會拿起手機。

心裡面想的是:刷十分鐘短影片就睡覺。結果下一次抬頭看時間的時候,時間已經過了兩個小時。

然後在第二天死亡鬧鐘的鈴聲中,迷迷糊糊地醒來,開啟身體疲累精神更累的一天。

試想,這樣的生活狀態,能支援我們在工作時高效解決問題嗎?

答案顯然是不能,因此白天低效率的工作,也就造成了加班的必然。

我相信很多人加班完回家之後,一定很不想動,就想趕緊洗個澡然後鑽進被窩裡看看劇,刷刷影片。

身體的疲累帶來下班後行為上的放縱,其實不是一件奇怪的事。

很多時候,不是我們不願意改變,而是生活的慣性讓我們習慣於延續同一種生活,不管這種生活是否健康高效。

它就像是一個尺寸合適的齒輪,按著一定的慣性輪轉下去。

要想改變,我們就必須從中破壞,建立新的運轉方式,讓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沿著正確的方向行走,然後隨著時間的推進,我們就能享受正向複利帶來的價值。

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一書中,作者史蒂芬科維指出一個重要觀點:真正高效的人,一定得學會要事第一。

為什麼一定要堅持要事第一?

因為我們每個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我們不會在一天的每時每刻都充滿充沛的精力。

其實從另一個層面來講,我們擁有的並不是完整的時間。

因為人不是機器,人不能像工廠裡的裝置一樣每天無差別工作24小時。我們擁有的僅僅是我們的精力,我們只能用有限的精力,去投入產出最大的價值。

02

改變認知,才能改變行動

我們都有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經歷:

立下健身的Flag,做完第一天就因手腳痠痛而不再繼續,想要讀書精進自己,卻因為頻繁想回覆資訊而不能完整讀完一本,確定了跑步的目標,可能正逢下雨就不再出門。

這些常見的事情背後,其實都指向了一個問題,就是我們在思想層面不夠明確,我們沒有用思維去指導行動。

比如工作,當我們只是把工作當成是換算成金錢的手段時,那麼就很容易對工作產生厭倦的心理。

常常是像擠牙膏式地去完成工作,或者是隻有上級去給我們佈置任務,等到最終交差期限的時候,再慌不擇路地去完成。

如果我們抱著這樣的想法,那麼工作完不成,效率低下,就是一個很正常的結果了。

就像無數個正確的行動最後產生一個正向的結果一樣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