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業,一個40歲的男人需要面對的問題 (第4/5頁)
是有慣性的,你一旦習慣了安逸,就很難再適應快節奏的生活,不僅身體層面跟不上,精神層面也無比脆弱。
所以你看身邊那些年近三十被裁員的上班族,大多很難適應,甚至難以接受現實。
用悲慘形容倒不至於,畢竟掙錢這回事,只要肯幹,保證基礎的生活還是沒問題的,最怕的就是無法接受落差,認為自己從體面的職場精英跌落到了谷底,從此陷入內耗、擰巴、糾結的情緒當中。
其實從純粹的利益出發,你會發現失業幾乎是一件必然發生的事情,不在三十歲也可能是四十歲,沒有一家公司會不考慮員工的“價效比”,隨著年齡的增長、精力的衰退,競爭力下降是必然的。
所以,一切失業的風險其實早在你就職的時候就埋下了“種子”,只是看什麼時候“暴雷”罷了。
你早晚會明白
人這輩子,始終有一個貫穿一生的任務,就是解決財富自由問題。
當然了,不是說任何道路都可以通向這個美好的結果,至少打工這條路是行不通的,因為你是在別人的規則下做事,你的收入完全由公司來決定,你如同帶著鐐銬在跳舞。
如果換做你是老闆,讓你把公司的利益所得出讓大部分給員工,幫他們實現財富自由,你願意嗎?
答案大機率是否定的,所以你已經知道了,打工這條路,其實已經作為錯誤答案被排除了。
你可能覺得這種說法太過武斷,但這就是真相,而且無數打工人早已透過自己的職業生涯驗證了這件事的準確性。
這個社會就是金字塔結構,你說也有些人透過打工坐上了公司cEo的位置,當然有,不過是極小機率,這就是金字塔的塔尖,屬於天選打工人,這種機率可能堪比上清華北大。
拿小機率事件作為普世標準來現身說法,本身就是一種邏輯錯誤。
所以說,如果打工的盡頭是失業,失業的開端是自主創業,那為什麼還要走這一趟曲折的路程,而不嘗試著從一開始就獨立創業呢?
一開始肯定是難的,這點毫無疑問,也大機率會經歷無數次失敗,但倘若把失敗當成一種時間成本,是不是也沒那麼難以接受了?
我當然不鼓勵盲目創業
我往往預設關注我這個賬號的人,都有某種想要逆天改命的執著,再不濟也是有要“進化成一個更好的人”的起心動念,所以很多關於現實世界的真相我都不願加以掩飾,直白地給,能接受多少,能消化多少,全憑個人造化。
倘若覺得小心臟受不了,則說明你暫時還處於一個聽不了真話的階段。
一個真正想要變強,想要把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提升一個財富層級的人,不會排斥和抗拒對自己有用的東西,也有魄力坦然接受人生的變數出現。
人在這個社會打拼,就是會遇到一個又一個預想不到的風險和大浪,有些人一下子被打的措手不及,栽倒在地;有些人練習駕馭風浪,越過風浪,逐漸變強。
那些以為上了大學就好了的天真之人,會在畢業的時候被真實的就業環境和薪資待遇給“打醒”;
那些以為進了網際網路大廠就好了的僥倖之人,會在入職後被大廠瘋狂的內卷和壓榨剝削的懷疑人生;
那些以為裸辭自己創業就好了的單純之人,會在初期被創業過程中的各種么蛾子折磨的崩潰。
如果說發財這件事有進度條,大多數人連第一步都未曾踏出,他們只是日復一日地重複自己熟悉的工作內容,掌握著自己熟悉的工作經驗,卻從未往陌生的領域涉足。
其實所謂的成長,無非就是看一個人是否具有獨立的市場供給能力。
你能不依賴工資這種收入模式生存、你不需要找工作、不需要面試,能對自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