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國家“財政刺激計劃” (第2/2頁)

加入書籤

從兩大重點領域著手。

一是大力度提升新市民在保障性住房、教育、醫療、社保、養老等的基本公共服務水平。短期重點是由政府收購滯銷住房,轉為保障性住房,向新市民提供。

二是加快都市圈範圍內中小城鎮建設,帶動中國的第二輪城市化浪潮,形成以城鄉融合發展為基礎的高質量可持續現代化城市體系。

2024年9月21日,著名經濟學家李迅雷教授建議,應對當前的困局,政府要加槓桿,並且是國家政府加槓桿,每年發5萬億,10年發50萬億超長期特別國債。

每年五萬億的債務加在中央財政擴張上,因為地方負債較重,槓桿空間有限。日本政府的槓桿水平為250%,美國是聯邦政府槓桿水平高,地方槓桿水平不高。

政府的信譽好,發債利率低,融資成本低。建議五萬億中的兩萬億用於替換地方政府的隱性債務,一萬億用於補充全國社保基金,另外兩萬億用於促進消費。

多發國債,沒有後果,只有好處。要增加政府的有形之手,加大力度。應對中國經濟結構性、週期性下降,對應產能過剩,以及有效需求不足的問題。

有學者認為,目前中國需要國家5萬億元或10萬億元經濟刺激計劃(財政刺激計劃),不是印錢(08年4萬億)經濟刺激計劃,不是2015年4萬億棚改貨幣化。

即國家政府加槓桿、加債務,透過國家政府發超長期特別國債等資金來源的低利率工具,對經濟、實體、居民收入的修復、促進需求,化解風險,穩增長。

有專家認為,5萬億元或10萬億元經濟刺激計劃出臺時機合適,美降息,各國開啟經濟刺激,7月23日,印度推出五項計劃一攬子方案,2萬億盧比經濟刺激計劃。

2023年11月7日,日本政府臨時內閣會議當天透過一項新經濟政策,包括暫時性的所得稅減稅、補助金髮放、延長能源價格補助等,總規模超過17萬億日元。

中國經濟增長Gdp放緩、下行壓力,有效需求不足和房地產供求發生根本性變化,投資下降和消費增長放緩,三大風險中房地產出清化解緩慢。

地方債務已經天花板,地方財政吃力和土地收入持續下降。居民收入與企業利潤及就業率下降,實體經濟蕭條。因此,國家政府加槓桿、加債務是合適的。

對比發達國家經濟,中國經濟相對好,趨於穩中水平,沒有什麼嚴重的問題。中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來看,其中出口增長、消費增速有所放緩,投資負增長。

投資負增長,主要是房地產調整,涉及57個相關產業,因為需求萎縮的原因,出現多個行業產能過剩,與基礎設施投資和製造業增速放緩,導致投資下降。

中國經濟有通縮的壓力,與前幾年各行各業產能增加太快,房地產行業與部分相關行業出現相對比較嚴重的產能過剩,使得工業品出廠價格持續下行。

目前居民消費物價水平沒有出現明顯的下降。因此,短期內,透過5萬億元或10萬億元經濟刺激計劃可以穩增長,振興經濟,擴大消費和投資,修復需求。

一定要避免2008年、2015年的經濟刺激計劃出現,導致過度的經濟刺激,加大國家與地方及企業債務,出現債務增加。加大未來的財政壓力,透支財政。

加大企業和居民未來的稅收負擔。加快物價的上漲,增加老百姓的生活成本。加劇房地產、相關產業的庫存、產能過剩,造成資金使用的鋪張浪費。

簡單講,過度刺激,放槓桿的粗暴方式已經過去了,房地產行業那麼多企業暴雷,就是現實的例子。市場經濟,要尊重市場,不要去搞大水漫灌的刺激計劃。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