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80章 後,90後,你關心的事咱們一起來探討 (第2/4頁)

加入書籤

”的時候,80後才幡然醒悟——我他媽當年怎麼那麼老實?

關鍵是,工資還不高。80後進入職場那會兒,中國人收入水平普遍非常低,勞動法距離現在的執行程度都差得遠,即便在江浙滬的富裕城市,工資只有兩千多也是常態。

這一切還沒完,80後在職場上的慘,現在又來了一輪兒——35歲以上裁員,大家可以算算裁的主要是哪一代。

被領導pUA那麼多年,賣了命工作,好容易人到中年混出點名堂,又要去送外賣了。

80後不僅沒有享受時代的紅利,恰恰相反,他們就是那個“人口紅利”。

經濟方面的慘,80後的童年,都不太好過。那時候中國還窮,所有很多80後都經歷過營養不良。那個年代只能保證人剛剛吃飽,其他方面的需求滿足,還差得很遠。

中國人真正日子好起來,到2000年以後、加入世貿組織以後了。

所以80後平均身高遠不如後面幾代,畢竟小時候能喝上牛奶、吃上雞蛋的,都算生活條件很好的了。

還有一批不幸的80後,他們的父母恰好碰上了下崗潮……其中悲傷的故事無數,很多80後都有著相應的淒涼回憶。

離開學校闖蕩社會以後的80後,終於開始掙錢了,這時候是不是經濟條件就好起來了?並沒有,因為房價從2009年開始漲了。80後的慘就在於,他們剛開始掙錢的時候,房價也剛好開始暴漲。影響他們的不僅是買房,還有租房。那時候在江浙滬的富裕城市,工資兩千多是常態,但合租一間臥室往往就得七八百。

買房?那時候上百萬一套的房子就已經到處都是了,兩千多工資的人只能乾瞪眼。

很多剛開始工作的80後,經濟獨立所帶來的愉悅還沒機會享受,就已經開始感受到如山的壓力。

不僅房價,物價也是從80後走上社會之後開始猛漲的。一碗蓋澆飯、一碗麵,很快就從七八塊漲到了十幾塊。工資漲幅總也趕不上物價漲幅,房價更是坐著火箭上了天。

如果不是中國有掏空六個錢包買房的文化,絕大多數人是買不起房的;也幸虧有這個文化,高房價才得已被承接;但也正是因為這個文化,中國人的消費力被迅速耗盡,產生了現在內需不足的問題。

80後,就在這個“房價過山車”上感受了一把刺激。現在房價下行,還有多少80後呆在過山車上,繼續感受著顛簸的刺激?

那些在北上廣深買了高價房子的,主力其實恰好就是80後。

因為,他們好不容易才在快40歲的時候完成了初步的財富積累,換了昂貴的好房子。

房價下行,他們首當其衝,也是最慘的一批。

就更不要說,還有多少當了爹媽的80後為孩子承受著學區房的壓力。

為什麼最慘的偏偏是80後?時代的鉅變,呈現一種波浪式的週期。80後很不幸的在於,紅利浪潮的頂峰他們並沒有享受(改革開放之初那些真正佔有了紅利的人),時代變化的負面效應,他們承擔的卻最多。

究其根源,是因為經濟結構改革、社會改革,一般都要在“人口紅利”最旺盛的階段進行,因為人口紅利作為蓄水池可以容納改革的負面效應。在頂層視角中,看到的是這個邏輯,所以他們選擇的重大變化節點,往往是“人口紅利”最旺盛的時候。

當我們在談論“人口紅利”這個詞的時候,其實談論的是兩種人:80後,還有他們的爹媽。

他們的爹媽,是農民工的主力、鐵飯碗被改革者的主力;他們自己,則是私企打工者、電子廠工人的主力。

“人口紅利”,是站在宏觀的角度上說的。站在個人的角度,這個詞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被翻譯為“代價”。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