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許多人終其一生,也只是如我般來人間走個過場 (第2/5頁)

加入書籤

所以,要想擺脫這樣的現狀,一定得想方設法給自己創造“第三時間”。

第三時間是指獨立於上班和生活之外,用於打造事業的時間。

大多數人在沒有自己的事業之前,需要透過工作,即一次性販賣自己的時間給公司,用以得到一份報酬,這是很正常的階段。

但是每一個想要追求更好生活的人,應該不滿足於這樣的收入,因為生活處處需要支出,只有當收入遠遠大於支出時,我們才能活得更加從容。

因此我們每個人都需要“第三時間”,這是人生突圍的關鍵。

從這個概念出發,你有多少屬於自己的“第三時間”?一般來說,我們一天工作八個小時,處理生活瑣事需要兩三個小時,剩下的時間如果用來刷劇看影片,那麼我們的第三時間就是零。

大多數人沒有第三時間的概念,他們雖然一年到頭看起來很忙,但是一到年底你會發現,他們居然沒有多少用於改變人生的“第三時間”,所以才會年復一年地維持著並不滿意的生活現狀。

如果一個人在下班後積極閱讀與思考,努力做副業,投入足夠多的第三時間,選擇正確的商業模式,那麼他們的人生可能就會在一兩年內發生改變。

“第三時間”這個概念是我在去年的時候頓悟出來的,2022的上半年,我的工作很忙,同時自己的狀態也很鬆懈,所以總會安慰自己:工作都這麼累了,幹嘛還要看書,還要去連結更重要的人脈呢?

因此我總是在忙碌工作之後放鬆自己,任由自己刷手機看劇,在當時的我看來,我已經在工作上足夠努力了,玩一會也未嘗不可。

可是到了下半年發生了一件事,一個最好的朋友因為買房需要用到錢,於是開口向我借,我查了查工資卡才發現,原來我這半年這麼忙,但是銀行卡上的餘額還是捉襟見肘。

我很抱歉地和朋友說,我實在是愛莫能助,卡里只有一小部分錢,可能幫不了你太多。

從那個時候開始,我開始反思自己的狀態,強迫自己用客觀的視角來審視生活中的問題,我發現自己的財務狀況非常不健康,如果繼續這樣的狀態,我不僅在當下賺不到錢,而且未來的5~10年,生活也極有可能維持現狀。

要想改變這種現狀,我必須往生活裡引入第三者“變數”,用來擊碎固有的生活方式,從而重構自己的人生。

這個第三者的變數,就是“第三時間”,有了這個意識之後,我開始刻意在生活中營造這樣的時刻,來幫助自己實現人生突圍。

比如我開車上下班的時候,之前我總是浪費這每天1.5個小時的通勤時間拿來聽歌,但自從我有了第三時間的意識之後,我就開始拿這段時間來聽書。

我會提前在微信讀書app裡下好幾本書,然後上班之前就點開,這樣我既不會在車裡感覺無聊,也能有所吸收和成長。

不要小看每天一兩個小時的學習和輸入,如果能長期堅持,其中的好處自不必多說。

我不再像以前一樣說自己沒有時間看書了,只要自己肯留心,其實我們的生活中處處擁有第三時間,比如每天早起一個小時,比如工作中的午休時間,比如下班的兩個小時空閒。善用這些時間,能給生活帶來巨大的改變。

03

四象限時間管理

我們出門的時候總習慣看導航,這樣我們才會有方向,但同樣的道理,我們為什麼不給自己的生活安一個導航呢,我們感覺迷茫的原因,就是因為我們心中沒有一張“行動的地圖”。

我經常使用的一張地圖,叫“四象限時間管理”,事實上,我們習慣於在毫無意識的情況下,將時間都花在第一象限(重要且緊急)和第四象限(不緊急也不重要)上。

對於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