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56章 計之釜底抽薪(新創) (第1/3頁)

加入書籤

《三十六計第十九計——釜底抽薪》

- 原內容:

- 原文:不敵其力,而消其勢,兌下乾上之象。

- 註釋:“不敵其力,而消其勢”,意思是在力量上無法直接與敵人抗衡的時候,就要設法削弱敵人的氣勢。“兌下乾上之象”,這是《易經》中履卦的卦象,履卦為兌下乾上,兌為澤,乾為天,澤在天下,有以柔克剛、以弱勝強之象。

- 按語:水沸者,力也,火之力也,陽中之陽也,銳不可當;薪者,火之魄也,即力之勢也,陰中之陰也,近而無害;故力不可當而勢猶可消。尉繚子曰:“氣實則鬥,氣奪則走。”面奪氣之法,則在攻心,昔吳漢為大司馬,有寇夜攻漢營,軍中驚擾,漢堅臥不動,軍中聞漢不動,有頃乃定。乃選精兵反擊,大破之:此即不直當其力而撲消其勢也。宋薛長儒為漢、湖、滑三州通判,駐漢州。州兵數百叛,開營門,謀殺知州、兵馬監押,燒營以為亂。有來告者,知州、監押皆不敢出。長儒挺身徒步,自壞垣入其營中,以福禍語亂卒曰:“汝輩皆有父母妻子,何故作此?叛者立於左,脅從者立於右!”於是,不與謀者數百人立於右;獨主謀者十三人突門而出,散於諸村野,尋捕獲。時謂非長儒,則一城塗炭矣!此即攻心奪氣之用也。或曰:敵與敵對,搗強敵之虛以敗其將成之功也。

- 具體事例:

- 官渡之戰:東漢末年,曹操與袁紹在官渡對峙。袁紹兵力遠勝於曹操,曹操處境艱難。但曹操採用許攸之計,奇襲袁紹在烏巢的糧倉。烏巢乃袁紹軍的糧草重地,曹操火燒烏巢,使得袁紹軍失去了糧草供應,軍心大亂。袁紹的強大兵力失去了糧草這一重要支撐,氣勢頓時瓦解。曹操趁機全面進攻,最終以少勝多,大敗袁紹。此役中,曹操正是運用了釜底抽薪之計,不與袁紹正面硬拼兵力,而是直擊其要害——糧草,從而改變了戰爭的局勢。

- 吳越爭霸:吳王夫差打敗越國後,越王勾踐臥薪嚐膽,圖謀復國。勾踐一方面向夫差進獻美女西施等,使其沉迷於享樂,放鬆對越國的警惕;另一方面,暗中發展越國的經濟和軍事力量。同時,勾踐還派大夫文種用重金賄賂夫差的寵臣伯嚭,讓伯嚭在夫差面前為越國說好話,破壞吳國的決策。最終,勾踐抓住時機,一舉打敗吳國。在這個過程中,越國透過多種手段削弱吳國的氣勢,如讓夫差沉迷享樂是從心理上釜底抽薪,賄賂伯嚭則是從政治決策上釜底抽薪,為越國的復國創造了條件。

融合現代科技與多學科的全新計謀

- 在經濟學領域:

- 在現代市場經濟中,企業競爭激烈。運用釜底抽薪之計,可以藉助大資料分析和人工智慧技術,深入研究競爭對手的核心競爭力和關鍵資源。例如,一家新興的科技企業想要在市場中立足並挑戰行業巨頭,透過大資料分析發現行業巨頭的核心優勢在於其龐大的使用者資料和高效的供應鏈管理。那麼,這家新興企業可以利用人工智慧演算法開發出更精準的使用者需求預測模型,減少對傳統使用者資料的依賴,同時最佳化自身的供應鏈流程,降低成本。這就相當於從根本上削弱了競爭對手的優勢,為自己的發展創造機會。又比如,在金融市場中,投資者可以透過大資料分析和人工智慧預測模型,找出影響某一行業或企業發展的關鍵因素,如政策變化、原材料價格波動等。當發現某個行業可能因政策調整而面臨困境時,投資者可以提前調整投資組合,避免損失。這也是一種釜底抽薪的策略,透過提前預判並消除潛在的風險因素,保護自己的投資收益。

- 在宏觀經濟層面,政府也可以運用釜底抽薪之計來應對經濟危機。例如,當經濟出現過熱現象,通貨膨脹壓力增大時,政府可以透過調整貨幣政策,提高利率,收緊貨幣供應,從源頭上抑制過度投資和消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