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節 (第3/4頁)
最後制定的計劃,是將一萬五千餘匹戰馬,移交給天機學宮的商隊接管,從武勝關進入京畿地區,透過秦潼關,送到橫山去。
剩下的五千餘精良戰騎,由樂毅編一部騎兵,從斬馬嶺借道快速透過;其他將卒則在西進行軍的過程中,安排風焰飛艇陸續接到橫山去。
等到天水郡都尉將軍吳澄九月中旬,趕到橫山與陳海見面時,宿衛軍龍驤大營已經有八千戰卒進駐到橫山城。
吳澄與吳氏當代閥主吳恩是堂兄弟,都是道丹境中期的修為,在天水郡及華陽宗,與周氏閥主周鍾及宗老周同、屈氏閥主屈錫元,以及寒門出身、宗族勢力不強的廖雲奎,並稱華陽宗六尊。
也由於吳、周、屈三族,在天水郡及華陽宗各有專擅,沒有哪一族的實力能壓制其他兩族,因而近百年來天水郡的郡牧、都尉將軍等要職,都是由三族輪流擔任。
此時的天水郡牧,由屈氏閥主屈錫元擔任,都尉將軍則由吳氏的吳澄擔任。
陳海率部移駐橫山城,名義上是接受屈錫元、吳澄兩人的節制,同時兼知橫山府事,只要不調離天水郡,也算是天水郡的 小目標
橫山城作為橫山防線三大主城寨之一,又是橫山府的府治所在,緊鄰秦潼山的西北麓。陳海站在城頭,往東南方向望去,能看到秦潼山西北麓的絕嶺覆蓋著皚皚白雪。
由於橫山城距離瀝泉的直線距離僅有千里,而動輒萬米的絕嶺高峰,對張雄、蘇原等明竅境乃至道丹境的強者而言,根本就不算是什麼障礙。
陳海接管橫山城防務後,張雄、蘇原等人也很快從瀝泉趕到橫山,來跟陳海相會。
“我聽聞太尉府已經討論要在秦潼關道的西隘口再修造一座關城。按說太尉府修這座關城是防止天水郡的形勢失控之後,河西大軍有可能長驅直入秦潼山,照理來說,龍驤大營已經移駐天水郡,就應該是侯爺率龍驤大營負責秦潼關道西隘口的關城修建及駐守,但朝堂上的大臣們都沒有找侯爺商量的意思,說到底還是不夠信任龍驤大營。”蘇原將燕京城最近的動向,說給陳海知道。
“天下從來都沒有無緣無故的信任,在秦潼關道西隘口所修的這座關城,能控制秦潼山內外的形勢,怎麼都不可能落到我們手裡,你們就不要去奢想會有這種事了……”陳海笑道。
河西摧枯拉朽般拿下鶴川郡,對燕京各方勢力的觸動極大,即便是燕然宮與以英王贏述為首的京郡宗閥各懷心思,但這時候也能隱忍不發,知道有必要聯手起來,限制河西董心過度膨脹的野心。
除了龍驤大營移駐橫山,允許秦山郡與天水郡的官員互調,加強兩地的聯絡,下旨申斥河西都護將軍府等等之外,同時在秦潼山的西隘口修築關城,都是燕京這段時間為限制河西所做的諸多動作之一。
在西隘口修建關城,實際上是將秦潼關整體西移,這樣就能將整座秦潼山徹底的納入京畿防備之內。
秦潼山不僅是京西的屏障,同時因為瀝泉、因為聚泉湖淬金砂礦的存在,地位變得極其重要,陳海猜測不僅京郡宗閥、燕然宮宦臣勢力,包括苗氏、越氏的其他宗閥世族,也希望將河西鐵騎徹底的擋在秦潼山之外。
繼續容忍河西透過種種渠道每年從瀝泉運走三四百萬斤淬金鐵,與年產三千萬斤的淬金砂礦完全落入河西手裡,是完全兩個概念。
而將秦潼關移到秦潼山中麓的西隘口,緊挨著秦山郡與天水郡駐以重兵,也能壓制河西繼續東拓的野心。
燕京在漸漸失去對邊郡控制的情勢下,這算是一招妙棋了。
不過陳海將蘇原他們召集過來,可不是要討論這些事情的。
他作為橫山防線的戍邊將軍,還兼知橫山府事,也就是說,橫山防線的東部區域,不僅僅防務歸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