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節 (第3/6頁)
初期不可能會有什麼士氣、即便降卒再多也難擋大用,這時候只要武藏軍出兵夠堅決,對河西軍來說,最好的結果就是在鶴川郡境內,與武藏軍進行殘酷的拉鋸戰,以時間慢慢消化鶴川嶺到鶴川湖之間的土地與人口。
而到八月看到武藏軍沒能踏入鶴川郡境內半步,反而轉攻為守,很多人才真正認識到河西軍的強大,竟然在這麼短的時間有能力連續發動兩次大戰。
而武藏軍在秦川郡西北部轉攻為守,就意味著河西軍這時候能騰出手來,去解決龜縮到賀蘭山中的那部分鶴翔軍殘部,意味著很快就能夠將賀蘭劍宗的山門連根拔除掉,也就意味著河西消化整個鶴川郡的時間,要比所有人預料的都要短得多。
這些事情原本都跟陳海沒有多大的關係,他雖然收編黃雙、樂毅所部黑燕軍,組成宿衛營龍驤大營,但因為兼知漣水府事,整個人都被系在甘泉山西北麓,心裡每天所想的事情,也就是組織將卒以及漣水府內的殘民們興修水利、墾荒屯田,以備戰後極可能會暴發的大饑荒。
雖說陳海此時也受太子贏丹節制,但想到西園軍的崛起過程中陳海曾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太子贏丹這時候也絕不可能希望見到陳海這張令他厭惡之極的臉,因此在再度入仕之後,陳海一直都沒有機會離開漣水。
陳海也沒有什麼不願意的,為了開墾出更多的田地,除了兩萬多將卒直接轉為屯田軍戶外,他還要求樂毅、王拱辰、王珪、周鈞、吳蒙等部要在駐營附近,利用一切可能興修水利、開墾荒地、種植糧食。
雖然陳海接手漣水時,三百里方圓內僅有七八萬老弱婦孺,但河陽以及薊陽等地,已經被持續近十年的饑荒、戰亂徹底搞荒廢了,其他地方的饑民,聽到官府在漣水組織賑災、墾荒,從二三月起,薊陽郡東部、河陽北部的饑民,就紛紛往漣水湧聚過來,重新形成規模極為可觀的流民潮。
到四五月間,漣水境界聚集的流民,就多達四五十萬眾。
朝堂諸大臣的意見,是命令陳海將大規模聚集的流民驅逐出去,防止流民再聚集生亂,陳海是希望就地安置這些流民。
戰後漣水府及周邊的田地都荒廢了,有足夠的土地用來安置這些流民,只要流民有田地耕種,到時候府縣將他們收歸民籍,不需要擔心會滋生亂事,還可以用他們興修水利、修築道路、挖掘礦產,河陽境內的民生才能在一定程度上稍有恢復。
文勃源、趙忠倒是支援陳海的主張,甚至繞過左丞容衍所控制的政事堂,直接給陳海頒旨,許他能在漣水便宜用事,但四五十萬流民以及後期會有越來越多的流民湧入,每月所需上千萬斤賑濟糧則是天文數字。
無論是左丞容衍統領的政事堂,還是太尉屠缺所控制的太尉府,他們雖然無法阻止燕然宮直接頒旨,但都不可能多拔一粒賑濟糧給陳海。
這是京郡宗閥抓在手裡的權力,陳海也沒有跟他們討價還價的餘地,但在四月感受到極大的糧草壓力之後,陳海就將天機學宮與燕州東部諸宗族交易淬金級兵甲及天機戰械的地點放在漣水,要求所有想購買天機學宮兵甲戰械的宗閥世族,都需要攜帶糧食以及一定量的耕牛、騾馬,到漣水交易。
如此一來,源源不斷的糧草、農具以及耕馬、騾馬湧入漣水,緩解掉斷糧的危機,也讓墾荒之事有條不紊的進行下去。
京郡宗閥不想看到河陽、薊陽兩郡的饑民都被吸引到漣水,六月之後也相繼在各地展開大規模的賑災、墾荒,但這時候湧入漣水的饑民,已多達百萬。
到八月,漣水在戰事中所荒廢的田地,基本上都得到復耕,漣水府也重新編得十七餘萬民戶。
八月中旬的一天,陳海在暴雨中,站在小漣水一截新修的堤壩上,看著渾濁的河水從眼前透過。
入夏之後,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