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50章 密詔 (第1/2頁)

加入書籤

皇帝的葬禮隆重而恢弘。

旋即便是丞相王弼宣佈的一則聖諭:

奉天承運 皇帝詔曰

朕承皇天眷命,列往聖之洪休,得先帝之厚愛,蒙萬民之厚囑,即皇帝位。至此今日,八年有餘,然朕心倦怠,體勞不足,恐有負先皇之洪澤,抱恙於深宮,臨終之際,感懷有至,寡其一生,未留子嗣以繼大統,朕心甚憂。

故此朕有愧祖宗,感應其命,此宣留王之子淇以繼皇帝位,屬以倫序,入奉宗祧。內外文武之臣,天下耆老軍民,當遵以為帝,今時袛告天地,望其深思託付之重,實切兢業之懷,運撫盈成,業承熙洽,事皆率由乎舊章,亦以敬承夫先志,自惟涼德,尚賴親賢,共圖新治。

夫丞相王弼,大夫韓辯,太史劉琦,俱朕倚重之臣,患以明政事,輔佐相成,朕念及此,告慰祖宗之靈,宗廟之序,佈告天下,鹹使聞之。

天下臣民慟哭之際,丞相王大人,早就找來了那位賦閒在京城中的那位留王八歲的兒子周淇,用了一紙不知真假的詔書,就傳了皇帝位置。

表面上看起來,好像朝中的眾臣,天下的軍民全都沒有異議,繼而因此榮登為首席顧命大臣的王弼,顯得愈加的志得意滿起來。

只是王丞相所不知道的是,在他遊膩在皇后寢宮的那個晚上,內侍監總管太監懷榮,悄悄的帶著一份手書出了宮門,來到了太史令劉琦府上。

老太監懷榮已經五十多歲了,對於一個五十多歲的太監來說,從五品的內侍總管太監似乎已經到達了這位宦官的頂點。

內侍總管太監既不掌印,也不負責起詔,單單的只是侍奉皇帝而已。

然而懷榮又好像是個有野心的太監,身為貼身在內宮伺候皇帝周康的太監,皇帝的死訊自然是第一個知道的,那天晚上被驚嚇到的王弼,似乎也沒有注意到這個不甚起眼的太監當時沒有在場,因為那時候的懷榮,早已經帶著一份手諭來到了太史令劉琦的面前。

對於懷榮的到來,劉琦似乎能夠猜到些什麼,上次的圍城之禍,所有人似乎都覺得這位太史令好像就此投入了王氏的懷抱。

但是懷榮不一樣,因為他是皇帝的貼身太監,皇帝病重的那些日子,總有來來往往的官員出入內宮,或許身具賭徒氣質的懷榮太監,一眼便看出來那幾滴眼淚的含金量,因此他決定來一場豪賭,賭贏了,便是以後得榮華富貴,賭輸了,便是這顆花白的腦袋搬家。

當他把那份寫有傳位於齊王的詔書展開遞到太史令劉琦手上的時候,看著太史令那顫抖的身影,以及淚水盈眶的雙眼,懷榮知道,自己應該賭對了。

懷榮深刻的知道,如果就這樣下去的話,如果讓事情就這麼發展下去的話,恐怕等待他的結果,就像他以往的那些先輩一樣,靜靜地老死在宮中。

於是當天晚上,懷榮做了一個重要的決定,也是他此生做的第二個決定。

他的第一個決定,就是當年為了前途而選擇了進宮,如今他做出了第二個決定,再一次為了自己的前途而出宮,或者說不僅僅是出宮,而是逃出去,逃出京城,去那個他應該去的地方。

老太監懷榮把一張佈滿溝壑的老臉儘量舒展得平滑,這次出來他沒有帶上任何東西,沒有帶上這些年來藏在宮中的積蓄,因為他知道,此時此刻,那些都已經不重要了。

太史令劉琦大人給他找來了一件府中家丁的衣服,然後親自駕著馬車來到城門口。

守城的校尉自然是王弼的人,但是這名小小的校尉自然也認得面前這位天下第三號的顧命大臣,僅次於自己主子王丞相的大人物。

因此兩人不費周章的出了城門,在距離城門口三里外的地方,劉琦跳下馬車,把藏在暗格中一身素衣的懷榮拉了出來,劉琦知道,無論什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