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欺君之罪 (第2/3頁)
的無賴們都看傻了……
……
五天之後,三件事。
一是河東村葉里正的辭職申請未能透過,因為沒有可推薦的人選。
二是河東村還是沒人來引水。
三是西湖的水終於滿了,慢慢的溢位堤壩匯入南河。
沈非亦步亦趨的陪著尹夫子、楊老爺徜徉在西湖畔,搖搖頭,長嘆一聲——爛泥終究糊不上牆!
清江府大旱的奏報終於到了朝廷,清江府離京師不過五六百里,這次朝廷若是賑災不力,逃難的災民不出半月便可到了京師城下,一個處理不慎,恐將引起民變。
清江府知府李育斌心情忐忑的候在乾清宮外,一個月前,他遞上來的摺子還是請求朝廷“抗旱救災”,一個月後摺子就變成請求朝廷“賑濟災民”了。
他不知道哪個環節出現了問題,據首輔大人潘宏閣說,那摺子早就遞上去了,只是皇帝留中不發,潘閣老幾次上奏,卻終不見皇帝朝議,這讓潘閣老心急如焚。
這次朝廷終於召清江知府進京覲見,李大人早就打好腹稿,《賑災四策》的奏摺也和潘閣老溝通了幾次,攏在袖中,既然內閣遞上的摺子皇帝留中不發,自己只好冒死直奏,為民請命了。
半個時辰後,陸續有朝廷大員自乾清宮出來,面色各異,不多會兒,便有個小黃門尖聲道:“宣!清江府知府李育斌覲見!”
李育斌趕忙倒著小碎步,眼觀鼻,鼻觀心的隨著小太監進了大殿,山呼萬歲,跪拜之後,只聽得一個蒼老的聲音傳來:“李大人,皇上這次召你覲見,可知何事?”
李育斌匍匐於地,謹小慎微道:“清江府大旱,臣特來陳情,吾皇心繫百姓,實乃大乾之福!”
“哼!”那個蒼老的聲音又傳來。
李育斌懂得宮廷禮儀,不敢抬頭直面龍顏,但他知道,這個蒼老的聲音來自於當朝太傅步賢,這步賢乃是當今聖上的老師,號稱當世大儒,自當今聖上在太子東宮時便隨侍左右。
至皇帝登基,步賢自然水漲船高,由於從龍有功,破格位列三公,成為當朝重臣,御前紅人,當今天子對步太傅那是言聽計從,信賴有加,直至搞得內閣都形同虛設。
“李知府,清江府什麼情形,朕還是知道的,你這三番五次誇大其詞,危言聳聽,當朕是聾子瞎子嗎?”一聲清朗的聲音傳來,正是當今聖上乾帝楊栩。
“微臣不敢,可是這清江府……”
“住嘴!朕今天喚你來,不是聽你虛報災情的,朕沒有查你欺君之罪,你還不知好歹?”
李育斌對於那個狗屁步賢還敢於一辯,但這天子震怒,一個“欺君之罪”如天雷落地,這可是潑天大禍,是以李知府登時便嚇得靈魂出竅,連忙伏地磕頭,口稱死罪。
皇帝看了看李育斌,畫風突變,又溫言撫慰道:“李愛卿,朕念你也是心懷百姓,便不治你欺君之罪,朕這次召你來,只是想聽聽清江府治下的牛心山匪患,你作為一方父母官的想法。”
李育斌一怔,原來皇帝宣我覲見,不是問詢清江府災情,而是隻關心清除異己?剿匪固然重要,可這萬千災民嗷嗷待哺,皇帝真的看不到麼?
牛心山匪患原本疥癬之疾,不過十幾個匪徒佔山劫掠而已,倒是朝廷逼的靖王家破人亡之後,靖王餘黨不甘就此引頸受戮,上山為匪,這朝廷不剿還好,自打“靖逆謀反”案以來,牛心山的匪卻越剿越多。
李知府心裡明鏡一樣,這其中大半還都是清江府走投無路的災民上山落草為寇,短短數月,牛心山居然有數萬人嘯聚山林,不知不覺中便成了氣候。
這新帝不思百姓疾苦,眼見災民餓殍於野,卻無動於衷,這非民之福啊!
李育斌心中鬱郁,但見皇帝垂詢,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