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52章 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 (第1/2頁)

加入書籤

李母已經忍了兩天。

重新開業不到一週,學習先進經驗的團隊就有2隊,吸取了之前的教訓,李父請教帶隊之人。

對方建議普通工作餐就行。

第一次接待,李母親自下廚,吃的是過年時才能吃到的大肉片燴菜。

結果被帶隊之人批評。

第二次接待,只間隔了三天,帶隊的官員是一名副鎮長,隨隊還有一名記者。

得到暗示的李父請了村裡做紅白事的廚子,按照四菜一湯(加六道配菜)的標準準備了三桌。

副鎮長一高興,喝的有點高,放話說,有困難找他。

人走了,只留下雜亂的現場,李母終於還是爆發了。

“姓李的,上次打點,你花掉500多。這次不到一週時間,就把家裡的存貨全部霍霍,再有幾次,我們就得喝西北風。

我們是小本生意,不是國家工廠,花得可都是我們自己的血汗錢。

我可和你說好了,這是最後一次,下次再來,我就給你全打出去!”

躲在師父家的李元剛好回來,就被父親拉住。

“三兒,你說這該怎麼辦?”,他把現在的情況說明一番。

李元一聽,就知道這是90年代內陸地區流行的吃大戶。

現在全國大辦開發區。鎮裡也想效仿,可惜沒錢、沒專案、沒資源,招商辦成立了5年多,沒有吸引過來一個專案。

最後一總結,是沒有完成三通,沒有國家審批認可的資質,所以,鎮裡就想著向市裡申請,希望得到資金的支援,可惜努力半年,沒有任何結果。

最後只能把主意打到了鄉鎮企業和個體小商戶。

蚊子雖小,但是累加起來,也有一定的政績。

所以一旦發現一個有些規模的個體商戶,就會大力宣揚,鼓勵其他人效仿。

可惜發展到最後,完全變了味道。

參加取經小組的成員,不再是有想法的普通百姓,而是職業蹭吃蹭喝的團隊。

他們一部分是各個村裡的幹部,一部分是關係戶。

取經參觀成為了改善生活的聚餐會。

很多剛剛起步,或者發展不錯的小企業、小商戶,最後都被他們霍霍倒閉。

李元前幾天沒有說話,是因為父母都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對於成為典型,他們正樂在其中。

只有他們感覺到了痛,再勸時才有效果,也容易促使他們下定決心。

“爸,您覺得一年的盈利,能支撐多少次這樣的招待?”

李父低頭不語,他現在也有點迷茫。

為了疏通關係,他不得不和一些人打好關係。

為了得到政府的支援,他不得不接待這些取經學習組。

開始還沾沾自喜,但是隻接待了兩次,他對未來就存滿了迷茫。

他開辦翻砂廠的目的是為了改善自家的生活,不是為了改善那些學習小組的生活。

但是他又不敢拒絕,他怕被再次關停翻砂廠。

“爸,您辛辛苦苦辦翻砂廠,不是為了餵飽那些不相干的人。大不了不幹,也不能讓他們綁架”。

看著他糾結的表情,李元微微一笑。

“這幾次接待,還有媒體的報道,你大小也算是個個體小商戶,四里八鄉都已經有了一定的名氣。

你要真的把翻砂廠關停,最受不了的是那些人?”

“當然是我們家了”,李母雖然抱怨,也不願真的關停工廠。

李元點點頭,沒有說話,看著李父。

“應該是鎮裡的那些官員”。

“對頭”,李元把後世的網路俚語都說了出來。

“您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