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章 夢中人 (第2/2頁)

加入書籤

願埋沒他的“學識”,再加上李父早年救過村裡的老中醫張伯嚴,拉下老臉去求張老。

張老正覺年齡有些大,這些年也有收徒的想法,正在四鄉八村地尋摸可靠之人。當聽說李元願意拜入門下,張老欣然接受。

在付出一根羊腿,一條大前門,兩瓶杏花村散白的條件下,正式入門。至今已經學習近1年時間。

雖說是鄉村村醫,也是有完整的拜師儀式:拜祖師華佗,給師父三叩首,投拜師帖,送拜師禮。

老中醫會的不多,把脈和針灸最為擅長,在四里八鄉還算有些名氣,尤其擅長治療偏頭痛。隔三岔五總會有些病人拜訪,時間相對寬裕。

說是中醫,其實看起來更像是副業,為了維持日常開銷,主業仍然是種地、養雞、養豬。

李元的父親是鎮裡的一家小機械廠的車間主任。這個鄉鎮企業的車間主任名頭大於實際。

好在多年的積累,在鎮裡也算是有點關係,知道鎮里正策劃在各個村裡設定鄉村診所,只要有行醫證都可以開診所。

考取行醫證的條件是衛校畢業生或是中醫傳承者。

衛校現在考取也難,還得學習3年,而現在的農村更相信中醫,多少是一門手藝,總比種地或出外打工強。

當然,這是老人們的喜好,一些年輕人更願意吊水,那個好得快。

現在種地的情況大家都知道,一年累個半死,除了餓不死,想要有點積蓄千難萬難。李父早年走出農村,多少知道點外邊的情況。

所以一門心思想要最小的兒子脫離農村,起碼將來不用種地。既然學業無望,就想著學習一門手藝。

一年的學習,李元也瞭解到張老的一些情況。

張老只有一個兒子叫張傑,算是晚年得子。張傑非常爭氣,早年考入省城醫學院,畢業後留在省城第一醫院。

唯一讓張老遺憾的是張傑學習的是西醫,不是師傅一直心心念的中醫。

每次兩人相見,必起爭執,老人每每說起經脈穴道,張傑必定從解剖學上進行駁斥。每次必以老爺子一句,“你懂個屁”來結束爭吵。

師母是一個普通老太太,愛佔點小便宜,其實人不壞。

張老收他為徒,也是看中他從小聰明懂事,既然兒子不想學,就乾脆傳給能夠看著順眼的李元。

李家莊,顧名思義,以李姓為主,各家都會沾親帶故。

滿清時這裡歸一個叫‘花脫兒’的蒙古人,滿清開始移民時,大量的山西人‘走西口’聚集而成。

現在足有200多戶,分5個小隊,李元屬於1隊,師傅張伯嚴屬於5隊。

1隊在村西南,5隊在村東南,被一條土石鄉道隔開。

大隊部(也就是村委會)在村子的中央,是舊社會大地主的宅院。聽說過去有三進,現在只剩下主房和廂房。

習慣了後世現代生活的他,面對貧窮落後的西北農村,讓他很難適應。

其他的都能忍受,唯一無法忍受的便是上廁所。

西北夏日的旱廁,絕對是十八層地獄。下雨泥濘,颳風飄屎,坑裡、牆壁上,地面上,腳面上都是蠕動的蛆蟲。

“嘔。。。”,希望看到這裡的您不是在吃飯。

“嘔。。。”,寫不下去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