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採訪(續) (第2/2頁)
過放血來降低血壓,現在證明這種方法是愚蠢無比的”。
“20世紀40年代,Kempner證實,只食用穀類、水果和維生素片而禁用包括鹽在內的任何食物的飲食方式能有效地降低重度甚至惡性高血壓患者的血壓”。
“1949年Smirk用神經節阻斷劑(如樟磺咪芬)治療高血壓獲得成功。但這種藥雖能降低血壓,但療效太短,不良反應較多,無法在治療中應用”。
“20世紀50年代開始有利尿降壓藥。60年代開始應用β-受體阻滯劑。70年代是鈣離子拮抗劑。80年代為血管緊張素1轉換酶抑制劑。
這些藥物雖然能有效降低血壓,但是都有著各種各樣的不良反應,隱藏著誘發其他疾病的威脅”。
“西方對於高血壓的認知,總是從現象出發,從動物身體上發現一種物質容易引起高血壓,然後研發抑制的藥物”。
“至於這種藥物的不良反應,或者說是後遺症,他們暫時不會在意。或者對於資本來說,他們樂意見到這種後果”。
“然後他們又開始展開對後遺症的研究,根據臨床表現,又推出一種新的藥物”。
“而這種新的藥物又會引起其他病變,那麼就接著研究”。
“你有沒有一種俄羅斯套娃的感覺?這種研究模式會不會一直延續下去?是不是有一種無窮無盡的感覺?”
孫斌幾次想反駁,但是不知道該怎麼說。
“中醫一直有個基本說法,中醫治未病。。。”
孫斌過去一直疑惑,和朋友們也調侃過這個理論,李元剛說完,他好似找到了反擊點。
“既然是未病,那又何須治療?”
“呵呵,這就是這麼這些文化人的愚昧之處”,李元沒有給他留情面。
“中醫是研究活人的系統學科,而西醫是基於解剖學,也可以說是研究死人的。
我們華夏人一直相信靈魂的存在,經絡的存在,元氣的存在。
可是從西方解剖學出發,他們把這些都歸於迷信”。
“難道不是嗎?”,孫斌非常難以接受這種被牽著鼻子走的感覺,過去可都是他牽著被採訪者的鼻子走。
“我就問你一個問題,手術後,血管、肌肉、皮膜都已經長好,為什麼需要很長時間,病人才能從虛弱中走出來?”
“這,應該是流血太多的後果吧”,孫斌說話的語氣明顯不足。
“呵呵,你自己也不太相信吧?手術中都會補存體液,也會輸血,但是為什麼病人會陷入虛弱呢?
西醫一直沒有給出一個讓人信服的理論,歸結為營養不良。
但是用中醫的理論,就能解釋清楚。
我們認為,手術後,破壞了人體的經絡,洩放了大量的元氣。
所以,手術後,一般都會找中醫,讓中醫幫忙補存元氣,這個時間不會短,常常以月為單位”。
“這也證明,中醫不治病,僅能調理身體”,孫斌馬上找到了對方的漏洞,臉上都是得意之色。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