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9章 (2) 起死回生 (第1/1頁)

加入書籤

之前王心怡在廣東古城學習做菜時,蘇雲龍經常讓王心怡去珠三角一帶餐飲同行那裡考察學習。

她在考察學習過程中就產生了一個想法,以後自己如果有機,一定要整合溫城民間的小吃,把溫城的美食文化發揚光大。

現在王心怡既然已經回溫城從事餐飲業,何不把當初計劃進行實施。就是透過挖掘溫城餐飲文化為特色,開創溫城小吃餐飲新模式。將這種傳統小吃的元素植入到王保國的酒店裡。與王保國酒店的溫城菜相輔相成,一定能在溫城餐飲界裡打出一片天地。

王心怡將這個想法告訴了王晨宇,並得到了他的認可。

但巧婦難做無米之炊,想法有了,就差資金了。王心怡想來想去,硬著頭皮還是向自己的好閨蜜陳欣婷開口借200萬。陳欣婷自己沒有,就向父親要了200萬借給了王心怡。王心怡非常感動,發誓有一天自己東山再起了,一定要好好報答陳欣婷這位好姐妹。

王心怡先將亞洲城金豐大酒店改名為美食匯。花100多萬讓裝修公司區域性重新裝修一下,儘量讓小吃區域的裝修佈置與過去金豐大酒店裝修的風格協調。經營方式則為大廳明檔,廚師現做,匯聚溫城各地傳統小吃,可一站式遍覽,目標打造成對溫城本地人和外地客人來說省時省力瞭解品嚐溫城小吃的打卡點。

接下來,美食匯裝修由王晨宇負責盯著。王心怡自己則跑遍溫城各個角落,尋找溫城的美食小吃。遇上好吃的小吃,便和攤主耐心溝通,承諾一天預訂多少量的食品。但有個條件,小吃店必須派出一名師傅到美食匯現場做美食。

這是個雙贏的方案。美食的手藝人省去了場地的費用,營業額還能得到保證。王心怡這邊節省了人工,能在短時間將美食匯的溫城小吃開起來。

由於條件吸引,美食匯很快就匯聚了溫城大大小小的美食。在開業前夕,王心怡將最後一百萬全用在了廣告上,在溫城電視臺黃金時間投了3個月的廣告,全天不間斷播放。在溫城晚報和溫城日報的第一面做了一個版面的廣告,也在公交車上和馬路的路牌上做了廣告。一下子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美食匯的廣告。一夜之間美食匯在溫城可謂是家喻戶曉。旅行社也打電話過來,尋求合作,希望讓外地的朋友第一站,來美食匯就能吃到溫城的美食。

開業那天門口停滿車,旅遊大巴過來,沒位置停,只能在路邊下了客人,馬上開走。大廳內客人扎堆,生意非常火爆。當天溫城電視臺新聞頻道以溫城美食為主題,對美食匯做了全方位的報道。

亞洲城美食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很快這種成功的模式就逐步複製到王保國旗下的所有酒店,王保國酒店都統一改名為美食匯。一時間,溫城大街小巷一下子冒出了很多美食匯,品牌效應立馬體現出來。每家門店,生意都非常火爆。在王心怡的精心策劃下美食匯確定了其在溫城小吃界老大的地位。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