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24章 贏得生前身後名 (第3/4頁)

加入書籤

建文時曾任知縣,後被推舉入朝,知天文地理,又曉律歷醫學,無一不覽讀,無一不精通,故而被周圍人稱作胡運算元,人如其名。黃淮,字宗豫,洪武三十年中舉人,授中書舍人,朱棣即位後任翰林院侍書,皇帝曾召其在奉天門左室議事,要其將靖難之役後情勢陳述一二,其對答如流,見地頗深。

想時,朱棣陷入沉思,又不禁喜從中來,建文時,這幾位可不屑於擔憂國家之生死存亡,燕入關,散的散,死的死,歸附的歸附,志氣高漲的便是終不做那亡朝之奴,何等的氣節!只是這天下還不是姓朱,言其道,識時務者為俊傑也。

“良臣要輔明君啊!良臣要輔明君。”朱棣此言,令在場皆自窺,他最擅用暗語傷人,甚暗示於人,意指諸位為良臣,或死去那幾位臣為昏人,又或是建文帝,為庸君?

可奈其如何暗語,終究勝者為王,敗者,寇。如今他們,已是永樂朝,臣。

“陛下今日召臣等來,因是有何高見...”解縉端坐廷下,出口成範,妙語簡言,朱棣神清意滿,“今日召諸位來,一是不再談那前塵往事,二是欲談談朝廷重事。”

在場且異,靜觀,“陛下,為何所慮?”楊榮詢。

“我朝,以太祖武而定邦,只是朕縱觀古往,皆言其最佳,乃文武治天下,唯有二者兼具,才得安寧盛況,朕既為帝,自然所思所慮,皆要以天下為權重...”

楊榮附議,“維雲社稷臣,赫赫文武姿!此言妙哉!”“孔子云,文武之道未墜於地,在人,賢者識其大者!且湯武逆取而以順守之,文武並用,長久之術也!”又道,“陛下當真卓見!”

朱棣樂,“哪裡哪裡,愛卿才是好學識,好見地啊!”

“陛下之意,是意在尚文?”胡廣轉念道,見上未語,二胡胡儼已猜出大概,“陛下,是要我們幾位,助其成一千古未有之政業罷!”

楊士奇此人謙遜,聞此言不覺膽澀,“若思兄,豈敢在聖上面前談大業,論千古矣?”

朱棣非但無怪,反而愈加喜色,“誒,不愧是胡運算元啊!朕看啊,這大胡,便由你當罷!啊?”說時笑聲縈縈大殿,胡儼自覺難為情,“陛下莫要打趣臣了,臣較光大君雖年長許多,且與其共事不久,然臣初入翰林,對其之才學,已是仰慕許久,更自詡不堪為較啊!”

胡廣聞時倍感榮幸,“若思君,過獎了。”說時,二人對飲。皇帝興,眾人舉杯再飲,解縉道,“既如此,陛下可有何明示?”

“既要文武並施,便要能戰能治,朕於太祖,皆以武居上,太祖時廢宰設幾殿學士,分擔政務,如今看來,規設未免太過寬泛,終未有一設能抵宰相之效....”

解縉回,“如此,陛下,是欲立設一統籌政事之制?”

“非統籌,乃參議。”皇帝此言,說白了便是有議論之權,無抉擇之權,而最終決策權還是牢牢把握在皇帝自己手裡。

太祖朱元璋時,廢中書與宰相制,而設各殿大學士,以擬議,參預為職輔佐皇帝,又將六部升為一級政部,直屬於皇帝管理,更是下令後世不得再恢復宰相制,不然便定為忤逆處死。

如此一來,豈能有誰敢設一職而專統,固然皇帝才是唯一能專統之人,而手握權柄愈大需所承職責便愈大。

殿內停滯幾許,在位亦是對皇帝所言偶有顧慮,此事宜避而不宜險,輕重緩急皆在皇帝手中分寸之間。

“陛下,太祖嚴令不得啟用宰相之職,便是遠見天下政事繁冗,而設大學士各殿參議,臣覺,陛下亦可同設一居內之處所,替陛下議事聞政,而實策之權仍教於陛下,如此,既提效了政事,又集中了權制,此非兩全其美?”誰料解縉一番話直戳脊樑,直擊此事命脈,皇帝所求便是一個目的,而其所解恰好中惑。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