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229章 實力對比 (第2/2頁)

加入書籤

“戰前倭國海軍總排水量噸,超過了北洋海軍。”

“這就是完成工業革命後的倭國,竟然憑藉狹小的國土,在實力上超越了龐大的清朝。”

“而清朝,卻依舊是個農業國家,所有的海軍裝備都是買的,只有很少部分小型軍艦是自己造的。”

“工業小國打農業大國,諸位以為哪邊能勝?”

眾人面面相覷,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李承乾繼續說道:“在此期間的清朝,經過數十年的洋務運動,初見成效,開始得以輕敵。”

“在與西方各國打交道的過程中,認為西方人\"並不利我土地人民\",只是想在貿易上佔些便宜而已,於是放鬆了軍備意識。”

“北洋海軍自1888年正式建軍後,就再沒有增添任何艦隻,艦齡漸漸老化,與日本新添的戰艦相比之下,火力弱,射速慢,航速遲緩。”

“北洋水師有軍艦25艘,官兵4000人。”

“到甲午戰爭前,北洋艦隊的大沽口、威海衛和旅順三大基地建成。但清朝軍事變革基本停留在改良武器裝備的低階階段,陸海軍總兵力雖多達80餘萬人,但編制落後,管理混亂,訓練廢弛,戰鬥力低下。”

“1891年以後,北洋水師甚至連槍炮彈藥都停止購買了。”

“1894年7月期間,日本發動戰爭的陰謀愈發明顯,清朝國內輿論和清軍駐朝將領紛紛請求清廷增兵備戰,朝廷形成了以光緒帝載湉、戶部尚書翁同龢為首的主戰派。”

“然而慈禧太后並不願意其六十大壽為戰爭干擾,李鴻章為儲存自己嫡系的淮軍和北洋水師的實力,也企圖和解,這些人形成了清廷中的主和派。”

“雖然這時在清廷內部,以光緒帝為首的主戰派佔上風。慈禧太后也盼望從速結束戰爭,以免耽誤她大辦慶典,因此傾向和議,但迫於朝野民心,一時尚不敢公然主和。”

李世民感嘆道:“咱們的各個歷史階段,真的是不缺乏這種礙事之人,真是討厭!”

程咬金更是大放厥詞:“那就宰了那什麼慈禧!”

李承乾卻說道:“宰了之後呢,讓光緒掌權,清朝就能變好嗎?”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