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7章 南遷之議 (第1/3頁)

加入書籤

正統十四年,公元1449年,十二月初一,天剛矇矇亮,京師的城牆之上,卻早已經人頭攢動,

紫荊關離大明朝京師實在是太近了,站在京師的外城高處,就可以看到遠處紫荊關的輪廓,更別說昨天的幾百門火炮齊發,產生的那巨大轟鳴之聲啦,昨天京師就已經戒嚴了,只進不許出。

更是昨天就已經派出了好幾路探子,前去查明紫荊關失守的具體情況,

不僅是京師,就連在附近倒馬關駐守的前線統帥部總督錢欽,也是第一時間就派出手下大將韓雍,領軍3萬增援紫荊關。

於此同時,居庸關的瓦剌大將阿剌知院也是派出5000精騎,由太師也先之弟孛羅統領前往紫荊關,想要渾水摸魚。

韓雍帶領的3萬土兵和孛羅統領的5000蒙古瓦剌精騎不可避免的在野外相遇,

兩軍開始於野戰正式交鋒,此戰關係甚大,

明軍勝,則可儘快增援紫荊關,紫荊關可保全。

明軍敗,瓦剌勝,則不僅紫荊關不保,大明朝京師也將面臨2萬瓦剌騎兵的威脅。

雖然是野戰,步兵處於不利地位,但三萬明朝精銳步兵,在大將韓雍的指揮下,依靠軍陣,背靠拒馬河,憑藉人數優勢,

也成功將從居庸關增援過來的5000瓦剌精騎,阻擋在於拒馬河河畔。

雙方大戰還在激烈交賬之中……

而紫荊關內,雖然5萬多瓦剌本部大軍,幾乎被嶽正500門火炮,不間斷的炮擊所剿滅,

但因為瓦剌太師也先和中軍本部守護的5000護衛之軍並沒有進城,加上5000明朝精銳降軍,此時殺紅眼的瓦剌太師也先,

也是不過了,孤注一擲,

4萬百姓和5000明朝降軍,在瓦剌剩下5000精騎的驅逐下,朝紫荊關發起了決死反擊。

剩下的3000紫荊關守軍和之前嶽正佈防在山頂用於保護火炮的2000大軍,全軍共5000人,

全部集中於紫荊關南面的黃土嶺之上,做最後的防守,

同時派出多支小隊,分頭給最近的倒馬關,居庸關和京師報信求援。

再說,炮擊紫荊關事件發生後的京師一邊。

透過京師外城守軍,得知紫荊關被數百門火炮,炮擊訊息的新皇朱祁鏞,

第一時間就來到了京師外城之上,同時到來的還是朝中的文武大臣和皇后錢幼娘、太子朱見深。

看到遠處的紫荊關被轟成了渣渣,京師外城牆之上站著得皇帝朱祁鏞和一眾大臣們也是心中大驚,

“天啊,這火炮的數量得有多少門啊,居然把整個紫荊關都覆蓋啦!”內閣閣臣高谷驚訝出聲道。

“瓦剌大軍怎麼會有如此多的火炮呢?這些火炮是從何處得來的,難道是土木堡先帝留給瓦剌大軍的……”內閣閣臣陳循推測道。

“陛下,在如此數量的火炮覆蓋下,紫荊關必然是失守了,京城如今都是新兵,而瓦剌大軍攜大勝而來,必然士氣高漲,

雖然京城城牆高大厚重,但也一定擋不住如此多瓦剌大軍的炮火覆蓋,

為了大明朝的延續,臣徐有貞建議南遷到開封,憑藉黃河天險,阻擋瓦剌大軍,

之後和佔領南京的郕王朱祁鈺,佔領雲貴、兩廣、江西之地的建文帝朱國複議和,大家都是炎黃子孫。

民族存亡之時,應該擯棄成見,精誠合作,共御強敵!”內軍機處首席大軍徐有貞,出列對著皇帝朱祁鏞高聲建議道。

聽完徐有貞之言,軍機大臣王竑,李賢,江淵,曹吉祥,王驥,都紛紛表態贊同,

畢竟當前的形勢比原來歷史中的土木堡之變後 京師保衛戰面臨的危險要嚴重的多。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