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3章 女真董山 (第3/5頁)

加入書籤

朝貢之際,請求授予官職。

朝鮮方始“以董山為嘉善雄武侍衛司上護軍,以童所老加茂加威勇將放虎賁侍衛司護軍”。

至此,董山成功緩和了雙方的緊張態勢,亦使朝鮮方面鬆懈了戒備。

恰在朝鮮認定董山、凡察絕無可能逃離斡木河一帶之時。

董山、凡察卻精準地抓住時機。以“耕農打圍”為藉口,

率領屬下三百餘戶,擺脫了朝鮮的束縛,

歷經諸多波折,衝破重重阻礙,逃離了斡木河一帶,最終抵達了蘇子河畔。

他本欲投靠李滿住。

豈料李滿住對其突如其來之事全然不知,已然率眾東遷。

須臾之間,董山所部生活困窘。

朝鮮國王李裪聞知董山、凡察率眾逃離,與李滿住會合,唯恐對己不利。

遂嚮明廷上奏道:“凡察誘侄童山逃往建州,恐其與李滿住共同生事,侵擾大明。”

明廷為解此難題,便對朝鮮國王言道:

“朕遣敕諭凡察等仍回鏡城,守其父之境土,若其回返,王當釋舊怨,寬以待之,仍命守邊軍民,勿使侵擾。”

繼而,明廷再度曉諭建州左衛都督凡察:

“朝鮮國王與爾等皆為朝廷之臣,往昔因爾等遷徙無常之緣由,屢次曉諭李裪善待爾等,李裪皆謹遵朝命,不敢違逆。爾等既已奉敕居於境城,現今卻無故擅自遷徙,致使李裪心生疑慮,此皆爾等之過。

而今已一概不予追究,敕令下達,爾等即刻率領部屬、人口、牲畜返回境城居住放牧,

仍需與朝鮮永遠和睦相處,切勿心懷小怨,動輒侵犯滋擾。

朕已再次遣使敕諭李裪,令其依舊善待爾等。

若爾等不願返回境城,願與李滿住等同處,亦聽憑自便,但不得故意挑起事端,侵犯相鄰邊境,以免獲罪”。

實際上,明廷起初是應允董山、凡察等遷至遼東與李滿住同處一地的。

然而,因朝鮮從中作梗,致使明廷改了主意。

現今遷徙既已成為既定事實,明廷自然不會執意反對。

故而,明廷採取了兩手策略,一則安撫朝鮮;

二則任由建州左衛自行抉擇,回與不回皆可。

董山、凡察接獲明廷敕諭後,心中也算有了著落。

畢竟如今好不容易擺脫了朝鮮的桎梏,獲得了獨立自主,

自是不會再回其境。

然而,當董山率部抵達蘇子河畔之後,

所面臨的最大困境,不單單是糧食問題,更有一些部眾不斷從朝鮮出逃。

為解決溫飽之難,他們只得向彼時的遼東總兵曹義尋求援助。

曹義未敢擅自決斷,遂上奏朝廷。

朝廷為助其渡過難關,

命遼東總兵官曹義,將董山等部眾安置於三土河及婆豬江迤西冬古河兩界之間,與李滿住一同居住,

董山部若糧食匱乏,可如實上報帶回的男女口數於總兵鎮守官,以獲糧食接濟,使董山等逃難的女真族得以安定。

如此,不僅再度彰顯了朝廷對建州左衛移居遼東的支援立場,而且還積極協助其解決生活難題。

由此使建州女真諸部,匯聚於一地,重新走向聯合,實力亦逐漸強大。

正統六年,即公元 1441 年,

春,正月,董山遣其部屬塔察兒等入京朝貢,乞請擢升。

明廷為安董山之心,遂應其所求,

同年升建州左衛指揮使董山為右都督僉事。

待董山等人於遼東站穩陣腳後,即開始向朝鮮復仇,

責令朝鮮將滯留於朝鮮的一百七十餘戶建州左衛的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