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42章 大明新語 (第3/4頁)

加入書籤

燕王朱棣才敢起兵,不然僅憑八百燕王護衛之兵馬,

無論如何也不會是建文朝百萬大軍的對手。

成祖朱棣靖難功成後,在南京之地,感受到了南方道教勢力帶來的巨大壓力,

為了不讓大明,成為道教統治全國的工具,

遂下旨,遷都於道教勢力相對薄弱的北京之地。

仁宗皇帝朱高熾時代,也曾想遷都回南京,好出手打擊南方的道門勢力,但不想反而被道門所害。

宣宗皇帝朱瞻基在位之時,

經過公公李良控制下的大內密探們,幾十年的努力,才終於搞清楚仁宗皇帝之死的真相。

但面對龐大的南方道門勢力,宣宗朱瞻基也無力迴天,只能下旨,徹底定都於北京,以維持現狀。

宣宗皇帝朱瞻基,臨死之前,在密卷之中,特意寫明,

要警惕道門和儒門,兩門之勢力,絕對不能讓大明,成為道門、儒門,兩門控制大明百姓思想之工具。

但可惜因為種種原因,後世之君,並沒有看到這份密卷,以至於大明朝從始至終,

都未能擺脫被道門,儒門,輪流掌控這一歷史難題。

直到清朝入關,大開殺戒,道門和儒門,

曾經兩大左右大明朝堂之勢力,才基本得以控制,但也未能完全消除。

正是有這樣的巨大威脅和壓力存在,在得知此事以後,

天順帝朱祁鏞,才會派自己的結義兄弟胡松,胡容,大內密探首領公公李良,三人執行特殊任務。

至於目地嘛,

一是,削弱南方正一道旗下控制的南方六大門派的勢力。

二是,扶持北方道門全真教的勢力,讓全真教成為未來的道門之主!!!

畢竟全真教的教義更有利於自己的統治,關鍵現在全真教勢力弱小,便於自己控制,

可以說現在的全真教,就只剩下一個北方道門之主的大義之名和一個掌教張釴。

三是,剷除景泰帝名下武林勢力日月神教

和建文帝名下武林勢力清正會,

從而減弱南方叛軍擁有的武林勢力,為平亂做準備。

四是,對大明朝南方之地的藩王勢力做清洗,為將來實行全國農業稅改制,提供土地和人丁。

翻開如今,大明的藩王分佈圖,可以發現,大明的藩王基本都集中於南方。

正統年,未冊封藩王,

仁宗、宣宗之時,

封鄭王朱瞻埈於陝西鳳翔府,

襄王朱瞻墡於湖廣長沙府,

荊王朱瞻堈於江西建昌府,

淮王朱瞻墺於廣東韶州府,

梁王朱瞻垍於湖廣安陸州。

除鄭王朱瞻埈在北方陝西之地外,剩下的四藩王都在南方。

今太祖、成祖時,剩下藩王,

秦王在陝西西安,已經被流民所滅。

大同的代王,甘肅的肅王,慶王,韓王,沈王,以上五王都死於土木堡之變中,

此事是當時的雍王朱祁鏞暗中安排自己表弟胡容率領探查司的成員乾的。

此時,北方之地,只剩下山西的晉王,河南的周王,山東的魯山和趙王,陝西的鄭王,以上五王。

但南方之地,不僅有太祖時冊封得楚王,蜀王,岷王,唐王,以上四王,

還有宣宗時,冊封得襄王,荊王,淮王,梁王,以上四王,

加上叛亂的景泰帝和建文帝,

南方之地,就有十大藩王,

這還是把江西的寧王剔除在外,誰讓寧王已經提前被建文帝給滅了呢。

北方五王,南方十王,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