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61章 新的危機 (第1/2頁)

加入書籤

秦耕成了救命稻草。

昌嶽西不想被憤怒的家屬打死,他決定試試,讓秦耕試試。

秦耕和昌嶽西換了一邊,他來到病人的右手邊。

秦耕拿起手術刀,迅速地把刀口切大,完全,徹底開啟。

這是必須的。

把視野全部敞開。

秦耕接過吸引器,開始清洗腹腔。

難度不小。

用了15瓶生理鹽水,半個小時,才基本上看清了腹腔的全貌。

“腸鉗!”

秦耕輕聲唸叨,張慧賢手裡的腸鉗就輕輕地拍在他手心。

秦耕找到了穿孔的部位,橫結腸的中部,穿了一個指頭大小的孔,秦耕首先夾住了近端,伸出手,張慧賢又把第二把腸鉗拍在他手心。

輕輕的,清脆的“啪”非常的悅耳。

也非常的愉悅。

如果手術室沒有說話的聲音,只有這種清脆的“啪”,或者輕輕地金屬撞擊音,那麼,說明一點,手術非常順利。

或者說,手術全過程,一個手術組配合的非常絲滑。

這種絲滑,往往是一個配合已久的團隊。

今天,秦耕還滿意,雖然沒有前世團隊那樣的絲滑,但他已經很滿意了。

這是第一次配合,鄒曉漁很少上手術檯,張慧賢只是一個兼職的器械師。

腸管已經封死了,現在要徹底的清洗腹腔了。

秦耕一個吸引器,昌嶽西左手腸鉗,右手鑷子,鄒曉漁則是一把止血鉗,隨時準備止血,王曉雨是巡迴護士,她現在在專職倒鹽水,麻醉師也幫助開鹽水瓶蓋。

兩個小時過去了。

連最憂心忡忡的昌嶽西也覺得,腹腔徹底弄乾淨了,不存在有細菌殘留。

“準備5瓶鏈黴素,還開5瓶慶大黴素,青黴素也準備5瓶。”秦耕在下口頭醫囑。

麻醉師沒有問就知道,這是要用抗生素散在腹腔裡,把殘存的細菌做最後一次清殺。

慶大黴素是剛剛出來的新藥,也是我國自主發明的第一種抗生素,效果相當的神奇,8萬單位連用3天,幾乎可以把革蘭氏陰性菌殺滅乾淨。

雖然慶大黴素在很多年後使用得非常謹慎,它可以造成不可逆的腎功能衰竭,但國家始終沒有禁用,就因為它的療效是非常肯定的。

“可以找家屬談話了。”秦耕說道。

“我去?”昌嶽西征求秦耕的意見。

此刻,昌嶽西那一身的傲氣突然消失得無影無蹤了,連他自己都沒有感覺到,他現在竟然是秦耕主刀下的一名得力的一助。

“你去,就說我們接下來要做結腸癌根治術,手術時間會比較長。哦,對了,如果他們沒有問誰主刀,你就不要主動說,如果問起,你就說我是主刀。”

秦耕如此安排自然有其深意,昌嶽西也明白了他的意思。

這意味著秦耕願意承擔這次手術的風險。

按流程,術前談話是說的昌嶽西的主刀,中間換主刀應該徵求家屬的意見,或者至少要告知家屬。

但是事實上,大多數情況下醫生並不這樣做,換主刀是經常的事,特別是在教學醫院,上級醫生在旁邊看著,就算他是主刀了。

這種操作是符合臨床規範的,誰說了主刀一定是執刀的那一個?

一般情況下,如果手術順利完成,由誰主刀其實並不是特別重要的事情。

然而,今天的情況卻有所不同。

原本昌嶽西無法繼續手術,中途換成了秦耕來接手,這就成了另一回事。

在這種情況下,告知患者或其家屬確實是應該的。

但問題在於,這樣做對病人真的有幫助嗎?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