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264章 小時 (第2/2頁)

加入書籤

在主任辦公室隔壁,有一間雜屋,後勤人員過來騰空打掃了,還搬來了一張嶄新的病床,護士長安排人鋪上了嶄新的被子和床單。

有這樣的房子住,秦耕覺得根本沒必要回賓館,住在這裡不孤獨,至少可以和值班的醫生、護士聊天。

就這樣決定了,把賓館的房子退了。

醫囑已經執行。

秦耕看了病人之後,不可能總待在病房裡,病房裡有特護的護士,還有兩個家屬在照顧,秦耕準備每小時進去看看。

其實,3、4個小時進去看看也夠了。

病情的變化不可能太快,12小時有些變化就可以認為變化很大了。

要是普通病人,每天看兩三次,不會再多了。

秦耕沒有待在臨時住的房子裡,而是洗了澡,到醫生辦公室,和上班的醫生聊天。

現在已經是晚上時間。

一個值班醫生叫周西林,他負責整個病房的晚夜班。

一個治療組的醫生,也就是協助秦耕的中年醫生,一臉的不高興,他被安排協助秦耕。

他不高興是因為他比秦耕資歷高很多,他都已經晉升副主任醫師很多年了,38歲了,他反而要協助秦耕,一個21歲的小屁孩。

這真是豈有此理。

要是秦耕有一套大家認可的治療方案那也好說,問題是,他的治療方案簡直是胡說八道,他在想,他怎麼會博得蔣孫二位大佬的支援。

他無精打采的坐在那裡喝茶。

他叫王平貴。

還有兩個實習生在寫病歷。

周西林見秦耕進來,客氣地說:“進來坐唄,秦醫生,你隨便看看。”

王平貴抬頭看了一眼秦耕,隨即把目光移開了,他不想和秦耕打招呼。

王平貴今天也參加了會診,沒有發言,他是治療組4個醫生之一。

治療組醫生原來的職責就是制定治療方案,請示顧問之後就可以執行,今天參加會診的最後8個人都是顧問,他們誰看過之後都可以執行。

現在不行了,都必須是秦耕認可了才行。

會診討論的情緒影響到了現在,王平貴同志現在還悶悶不樂。

“秦耕醫生,你覺得這個病人有希望嗎?”周西林一邊在寫醫囑,一邊問。

“當然是有希望啊,他雖然是全身衰竭,但都不是很嚴重。”

說真的,在70年代,這個病人很嚴重了,但是在後世,這種病人並不算臨終,治癒的機會在7成以上。

王平貴一聽,鼻子裡“哼”了一聲。

他認為秦耕的臨床經驗缺乏。

這個病人還不重?

70年代,這種重症病例,死亡機會大於90%。

這就是兩代人的差異。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