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44章 應天府鄉村現狀調查 (第2/2頁)

加入書籤

心裡頭一陣陣地發涼。他原本以為自己已經很瞭解這個時代農民的生活狀況,但現在才發現,現實比他想象的還要殘酷得多。

他怎麼也想不到,一年到頭辛辛苦苦地勞作,到頭來卻連最基本的溫飽都難以保證。更別提其他方面的需求了,比如衣物、住房等等。

更何況沒有豐富的蔬菜和肉類的前提下,人需要吃更多的糧食才能確保體力的消耗。

而且,這還是在沒有天災人禍的情況下,如果遇到自然災害或者戰爭等情況,後果簡直不堪設想。

甚至於,要不是這些年連年不斷的戰亂,死掉了很多的青壯,減少了底層民眾的糧食消耗,底層餓死的人怕是會更多。

這些人在史書中的描寫也永遠是那麼的無足輕重,就算是最壞的情況,也不過是“歲大飢,人相食”一句話輕飄飄帶過。

統治階級永遠不會缺少這些資源,因此即使知道這樣的情況,更多的也是放任發展,人口減少了,自然糧食和土地也就足夠了。

“這樣,老人家,不知小可能否去您家裡討口水喝。作為回報,我與我的隨從帶了些糧食,到時候可以分與您一些。”

張寒凌想去張老漢家裡看看,畢竟耽誤了人家耕地,總要給點補償的。

同時,他也想深入瞭解一下普通百姓的生活現狀。

“瞧貴人您說的,雖說這年月咱家存糧也只夠一年吃個半飽,但是咱農閒時也能搞點別的找補,怎地也不會缺了客人那口吃食的。”張老漢爽朗大笑,透露出一股萬千農民對客人特有的淳樸和豪爽。

跟隨張老漢一家,行走約一里多地,便到了張老漢的家。

這是一個位於小山腳下的村莊,約莫百來戶人家。

正常來講,古人一日只吃兩餐,基本都是早上晚上兩頓,中午是不吃的。

因而此時村莊沒有看到做午飯的炊煙,多數人估計都還在田地裡,所以也沒看到太多人。

只有一群看起來不到十歲的小傢伙在到處搗蛋,嬉笑聲也給這經歷過戰亂的村子帶來了一絲生氣。

進入村莊後,便能感受到一種寧靜和祥和的氛圍。

村莊中的房屋大多是用夯土加木材搭建而成,顯得古樸而實用。

但多數房屋屋頂都是茅草屋頂,這也是最容易獲得的房屋建材了。

張寒凌實在難以想象,大明建國已有十年了,這距離京師如此之近的鄉村竟然還是這樣一番模樣。

張老漢家在村子另一頭,一行人穿村而過,在村莊的中心,有一口古老的水井,井水清涼透明,供村民們飲用。

井邊還有一些石凳和石臺,方便村民們休息和交流。

那群嬉鬧的小孩兒見一群大人這個時間回村,皆是露出好奇之色。

張寒凌看著這些孩子,一個個面露菜色,大多連完整的衣服都沒有,鞋子就更不用說了。

一時之間,張寒凌神色凝重,對於改善底層人的生活現狀有了更多的緊迫感。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