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46章 你不拿我不拿,大家怎麼進步 (第2/2頁)

加入書籤

這個時代的城牆大多是由夯土製成,只有外層覆蓋了一層磚頭。

然而,如果換個角度看問題,城市之所以需要城牆,最根本的原因是為了保障冷兵器時代城鎮居民的安全。

但隨著科技的進步,攻城武器變得越來越強大,尤其是火炮的出現,使得城牆的防禦功能大幅下降。

特別是當火藥技術得到進一步革新時,火藥的爆炸威力將大大增強,足以摧毀任何城牆。

因此,對於正在考慮徵倭的張寒凌來說,他對加快火藥的進化以及熱武器的更新換代充滿了信心。

隨著城牆被廢除,當然也會產生一些負面影響,城鄉之間的實體界線消失了。這意味著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地進入或離開城市,不再受到城牆的限制。

這樣一來,原本由城牆提供的保護和安全感就蕩然無存了。

對於那些居住在城鎮中的大老爺們來說,他們習慣了有城牆作為屏障來抵禦外界的威脅。現在城牆沒有了,他們必然會感到自己的安全受到了威脅。

然而,這些問題並沒有引起張寒凌的關注。他更注重的是整體社會的發展和變革。城牆的廢除可能帶來更多的機遇和可能性,但同時也需要人們去適應新的環境和挑戰。

即使不考慮城牆的修建問題,單純從城鄉居民的房屋情況來看,一樣可以明顯感受到這個時代要想擁有磚混結構的房子是多麼困難。

在這個時期,建築通常不會超過三層樓,因為樓層越高,建造難度和對建築材料的要求也就越高。

在沒有鋼筋水泥的年代裡,想要看到高樓林立的景象簡直是天方夜譚。

此外,道路的修建也是一個大問題。在石油工業尚未完全發展起來之前,大規模的道路建設同樣面臨著巨大挑戰。

張寒凌突然意識到,人的力量終究是有限的。僅憑他個人的研究和探索,許多現代產物都難以重現。

任何一項工程都是一個系統工程,並不是說只要研製出了水泥,就能輕鬆地造出堅固的碉堡或高樓大廈。

如果沒有鋼筋作為骨架來支撐,建築物很容易發生坍塌事故。

同樣道理,即使燒製出了瀝青,也不能直接用於鋪設柏油馬路,還需要專業的築路人才來解決其中的技術難題。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