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04章 略作休息與工業化的思考 (第2/2頁)

加入書籤

以網際網路為資訊科技的發展和應用幾乎把地球上的每個人都聯絡了起來,工業中的生產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機器人。人類在這個時代的“野心”不再侷限於放眼所及的地球,而是星辰大海,並且在航天技術的高速發展下得到了實現。”

“接下來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是智慧化的革命,我那個時代就是處在第三次工業革命到第四次工業革命的的過渡期。物聯網技術和大資料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承擔核心技術支援,越來越多的機器人會代替人工,甚至是完全替代,實現無人工廠。第四次工業革命將對人工的解放做到了極致,但目前我們還沒達到,還有一些隱患沒有解決。”

張寒凌將工業化程序的幾次工業革命一一講述出來,朱棣聽得如痴如醉。

“也就是說,工業化的過程其實就是機器的革命,提高生產效率和代替人工成產。不知道這麼理解對不對?”

朱棣最後思索了好一會兒,也只蹦出這麼一句來。

畢竟他沒有實際的歷史作為參照,實在是難以想象三次革命之後的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對未來工業發展的理解也很難準確。

“差不多吧,能理解到這一點也已經足夠了。”

張寒凌沒有繼續深入,覺得他們能理解到這個份上,已經算很難得了。

“所以說,工業化的過程是非常難的,在世界範圍內,第一次革命如果已經在其他地方完成了,別人在進行第二次革命的時候,你是可以直接跳過第一次革命進行第二次革命的,但是社會結構的調整和經濟結構的失衡會是非常難解決的問題。”

“而第二次和第三次革命其實是可以同步進行的,不過第三次革命後置一些就行。”

“也就是因為這樣的原因,我們後世才能在落後百多年的基礎上迎頭直追,趕上了工業化的末班車。要知道自從我們新華夏建立之後,全世界完成了工業化的國家,有且僅有我們,其他國家全都在別人先發優勢的打壓下,完全變成了原料供應地和商品傾銷地。”

張寒凌想著後世為了完成工業化,一代人幹了三代人的事,無數人默默奉獻才得到二十一世紀之後的科技大爆發,也只有無限的敬仰了。

“那,你們,你們老朱家,你們大明,是想要走到哪一步呢?能走到哪一步呢?”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