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64章 基本盤的穩固與鍊鐵廠的情況 (第2/2頁)

加入書籤

礦的開採歷史超過1700年,三國時期就已經進行初步的開採了。

在明初時期,這處鐵礦是大明南方最重要的鐵礦石開採地。

張寒凌等人到達鍊鐵工廠之後,廠區負責人已經做好了接待準備。

“啟稟殿下,整個廠區佔地面積約200畝地,除去礦石存放區域的130畝以外,還專門建設了匠人住宿區,由於工廠鍊鐵量比較大,對於礦石的粉碎工作,卑職是招募了周邊數個村落的農民幫忙的。”

“目前廠內建好的高爐有三座,採用的耐火磚都不一樣,主要是為了測試不同耐火磚的高爐,哪一個更耐用一些。這三座高爐目前單爐每日出鐵3萬斤,三座一起每日出鐵約10萬斤。轉爐目前只有一座,每日出鋼2600斤。”

廠區負責人自豪地向朱標和朱棢彙報著工作成果。

在這個時代,每日出鐵近10萬斤,這是一個天文數字,換算成年產量,就是1.8萬噸,只要這個數字增加十倍,就超出了現在大明全年的產量了。

以一個工廠的產能對比全大明的產量,這樣的出鐵率確實是讓人震驚的。

更何況一年下來還能出鋼475噸左右,光是這一條,就能讓朱標等人瘋狂起來。

唯有張寒凌,聽到這樣幾個數字之後,眉頭皺得都快扭曲了。

他萬萬沒想到,已經把土法鍊鐵鍊鋼的技術都給他們了,他們還只能做到這個地步。

“不如先帶我們去看看高爐和轉爐吧。”張寒凌打斷廠區負責人的彙報,沉聲朝朱棢說道。

進入廠區後,張寒凌一眼就看到了所謂的高爐和轉爐。

手指著這幾個小玩意兒,張寒凌有些哭笑不得。

“就這幾個小玩意兒,你告訴我這叫高爐?這也就是大號坩堝吧?”

“我給你們的圖紙不是標註的小高爐你們按13立方米的容積去建的嗎?轉爐按12噸去建。你們就整了這麼幾個小玩意兒?這能生產個雞毛啊。”

聽到張寒凌的話,在場工匠一臉茫然,廠區負責人臉色漲紅。

“額~老師,是我叫他們這樣建的,主要是高爐建大了的話,這礦石不好往裡面加,您不是一直說要注意安全嘛?”朱棢出來打圓場,自己擔了這個責。

“行吧,你們還是沒有流水線生產的思維。從礦石粉碎到傳輸加料,再到開爐鍊鐵,你們要形成一條完整的生產線,這樣才能提高生產效率。”

“至於不好加料的問題,我給你們畫個手動履帶式傳輸帶吧,這樣只要高處有人就可以往裡面鏟礦料。”

張寒凌不由一愣,這些人對於機械化自動化都還沒有一點概念,確實有些強人所難了。

“這樣,你們按我說的,把這高爐都放大十倍,然後轉爐也是。至於生產線的建立,我會給老三指導一下的。”

“我希望三個月後,能看到大明的產鐵量達到年產18萬噸,鋼產量5000噸以上。”給朱棢定下一個令他們目瞪口呆的目標之後,招呼了一下朱標,直接準備走人。

“老師,三個月內能達到這麼高的產量嗎?會不會有些急了?”朱標邊走邊問。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