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二百八十二章 立意高妙 (第2/2頁)

加入書籤

有漢人可以留下來,隨著城池一起移交給大宋。

雖然約定如此,但是金人卻暗中把為數眾多的漢人偷偷地遷往東邊的營、平、灤三州,因此留在偌大的燕京城裡的人口,只剩下了原先的十分之一都不到,說是一座空城,倒也算不得如何誇張。

張夢陽又是搖頭又是嘆息,心想:大宋君臣罔顧現實,迷了心竅非要收復什麼失地,放棄了大遼這個百年之好,反與狼子野心的金人締結盟約,和現實生活中的年輕人誤交匪類有什麼區別?

看來金人不僅僅是打起仗來兇狠,而且也是處處心機,處處算計,宋廷君臣跟這樣的國家打交道,擺明了是要大吃其虧的,就連三歲的小孩子都能在這種事實面前都能辨別得明白,那些身在廟堂之上的蔡京、童貫、高俅者流,卻如睜眼瞎的一般,還不是隻想著討皇帝的歡心,見風使舵,明知不可而強為之,一葉障目,不見泰山麼?

張夢陽冷笑一聲,心頭浮現出了一句諺語: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後世傳說中的宋徽宗和宋欽宗被金人俘虜北去,押送到比上京會寧府更北的苦寒之地去,還不都是因為他們所用非人之故?

能打仗能治國的人才全都被沉澱到下潦,棄之不用,貪汙腐化,以權謀私的國賊佞臣,全都被委以重任,側身於廟堂之高,這就是常人所說的自作孽不可活!

這些國賊佞臣們,張口黎民閉口百姓,整天價把忠君愛國當成口頭禪掛在嘴邊上,甚至在談到江山社稷之隱憂的時候,談到黎民百姓之疾苦的時候,無不是痛心疾首,淚流滿面,一個個地無不是道貌岸然的聖人形象,可依他們做下來的那些事情來看,這些人哪一個不是與所說所做背道而馳?哪一個不是天良喪盡,壞事做絕的鬼魅魍魎?

這些個昏君奸臣,別說是被金人捉到遙遠的北國去做階下囚,就是一個個全都萬剮凌遲都不足以解人之恨,可令人無法忍受的是,數千萬中原的無辜百姓,卻要因此而為他們的惡貫滿盈而買單,實在是損虧補餘,有失公允。

好在如今自己陰差陽錯地被人誤認做了是那個紇石烈杯魯,就連金國的這些個高官將領,似乎也對自己的杯魯身份不怎麼懷疑。

自己正好可以趁此機會,做一些於中原的漢人百姓們有益的善事。當然,如此一來,也就等於是間接地為汴京城裡的昏君佞臣們服務了,不過兩害相權取其輕,也只好勉為其難,考慮不得那許多了。

再說,李師師每每看到宋徽宗道君皇帝為國事憂心,便為之柔腸百結,黛眉緊蹙,芳心之內神魂繚亂,而自己看到她如此,往往也便跟著一起胡亂地憂愁,而今自己間接地為他們君臣做些事情,就等於是看著黎民百姓和師師的面子吧。

對了,還有那位結拜的義兄康王呢,他的面子,當然也得適當地照顧一些的。

再想到當初奉小郡主和衛王護思之命到燕京去給太后投遞密信,行經範水寨之時,看到兇殘的金兵把那些無辜的百姓推到河邊肆意砍殺,憐憫和憤恨之情同時湧上心頭,握著馬韁繩的手,不由自主地攥緊了許多。

再者說了,大遼是被金人給殘破成這般模樣的,身為契丹人的太后和小郡主,對金人自然也是有著刻骨銘心的仇恨,我若是以杯魯的身份,做一些於中原人有利而於金人有損之事,想必她們也是樂見其成的。

張夢陽越想越覺得自己的立意高妙,口中情不自禁地哼起了小曲兒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