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二百三十四章 針鋒相對 (第1/2頁)

加入書籤

第二百三十三章針鋒相對

這時,只聽一人清咳了一聲,嗓音略帶沙啞地說道:“婁室將軍此番南來,乃是身負大金國皇帝陛下的囑託,燕京歸屬之議,是將軍此行首先要解決之問題。其實有關此一問題,我君臣早有成議,本想來日與將軍細談,既然將軍此刻便即提起,那麼老朽便就此事,暫與將軍說道說道。”

婁室在今晨的朝會大典上,曾由一向與宋人打交道的副使李靖指認過,此刻與他對席的發言之人,便是當今在宋廷權傾朝野的太師蔡京。

聽了蔡京這番話,婁室以謙卑口吻道:“蔡太師請道其詳。”

蔡京道:“我皇帝陛下與貴國皇帝陛下早有約言,兩朝各由南北出兵,對遼邦形成夾擊之勢,遼事既平,我朝將原本歲輸遼邦之銀兩資物,轉輸貴國,而原為石晉割讓與北國的燕雲十六州之地,由我朝收回。”

不等蔡京說完,婁室便即道:“蔡太師所說不錯,我記得當時約言中寫得明明白白,盟約之後,山後諸州及燕山以北所屬遼人地土,由大金國負責攻取,燕山以南五州之地,由大宋負責出兵攻取,而遵化以東的營平欒三州,非石晉所賂故地,乃劉仁恭先於石晉所獻於遼者,故不在成約許諾之內。請問蔡太師,是也不是。”

蔡京捋須頷首道:“當時你我兩朝因此三州之地,各有所執,故後來不得不暫且擱置,因而寫入盟約之內者,確是只有一十三州之說。”

原來,宋金所爭執的燕雲十六州,從地理上來說,可劃分為三個部分,一是燕京及其從屬州郡,這些州都位於燕山以南和太行山以東,與河北東西兩路接壤,與中原本為一體,故也稱山前諸州,包括燕州、涿州、易州、檀州、順州。按照宋金最初盟約,這幾州由大宋負責攻取。

二是西京大同以及從屬州郡,這些州郡位於燕山以北或者太行山以西,故也稱山後諸州。包括雲州、寰州、應州、朔州、蔚州、媯州、儒州、新州、武州。這些州郡按照盟約,是由金人負責進攻。

待捉住了遼國天祚帝之後,金國為酬勞宋人出兵夾擊的功勞,再將自己攻取的山後諸州轉贈與宋朝,而大宋將原先每年輸入大遼的歲幣絹帛等錢物,轉輸於金國。

第三便是營、平、灤三州。這三州由於是石晉之前佔據幽燕的劉仁恭賄賂給遼國的土地,金人從始至終都沒有答應過要把此三州算在歸還給大宋的土地之內。

實際上金人答應由宋人負責攻取和滅遼之後贈送給宋人的土地,只有燕雲十三州之地而已。

更令人大跌眼鏡的是,宋金之間的盟約達成之後,金人一路勢如破竹,幾乎把遼兵主力殲滅殆盡,天祚帝攜帶著寵妃蕭莫嫻被迫逃入夾山龜縮躲藏,山後諸州由金人順利拿下。

而大宋的十五萬大軍北伐燕京,起初聲勢浩大,不想在與蕭太后的數萬大軍幾番交鋒下來,被打得大敗虧輸,竟連一寸土地都未曾收回。

直到郭藥師與蕭太后鬧掰,率領駐守在易州、涿州的常勝軍反水投靠了大宋,大宋由此而勉強算是收復了兩州土地。

如若不然,待到金兵攻破居庸關之後,與天祚帝東西並立的蕭太后匆忙撤出燕京,宋軍顏面丟得恐怕比這更要徹底。

由於宋軍在滅遼之戰中寸功未立,已然獨克全功的金人,自也不願意把已經到手的燕雲之地吐出來轉贈與大宋了。

而宋徽宗趙佶卻是好大喜功,一心想要趁此機會完成祖宗收復燕雲的宏願,哪怕僅只是收回燕京一地,也在所不惜。

金人也毫不客氣地對大宋開出了條件,要想拿回燕京,只有一個條件——給錢。

婁室此番前來,就是要就大宋贖還燕京所出價碼,來與宋廷君臣做最後磋商的。

婁室看了看道君皇帝,又轉過頭來看著蔡京笑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