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父皇欣慰至極 (第2/3頁)

加入書籤

會兒他那兒子啊,興許早被狼群給吃得連渣都不剩了呢。

“可老傢伙卻還在這裡欣慰至極,小爺我都不知道該對他可笑還是可憐了!”

吳乞買開懷大笑了一陣子又道:“可是相比起他們那些人來,你也用不著太過自下。朕說你的功勞不下於他們,絕不是父皇對您心存偏袒,有意拔高的虛妄之辭。

“攘外必先安內,這是古來智者留給有國者的最可寶貴的教訓。

“倘若是不解除後顧之憂,冒然對外面的強敵大動刀兵的話,到頭來必然免不了腹背受敵的尷尬境地。

“前一段時間聽有請前遼降臣給朕說古,曾經說到漢朝有個名叫晁錯的人,主張掃平匈奴必先得消除國內的藩王割據,方才能夠毫無顧忌地與匈奴人大動干戈。

“否則在朝廷大軍進攻匈奴的時候,各地割據稱雄的藩王們一旦造起反來,朝廷必然腹背受敵,豈不就陷入了極大的被動之中了?

“晁錯把他的這一主張歸結為攘夷必先治內,朕以為是極為有理的。”

“雖然這個晁錯後來因為做事不得其法而被處以腰斬之刑,可是後來的漢朝皇帝,也的確是先解決了肘腋的藩王們,用推恩令增加了藩王的數量,分散了諸侯們的國土黎民,使他們無力再與朝廷作對。

“這方才有了後來衛青、霍去病等人的揮師北伐,把一個雄踞北土的匈奴,打得個四分五裂,再無法與中原大軍南北爭長。

“還有就是三國時候諸葛孔明的七擒孟獲,也對父皇我的觸動很深。那諸葛丞相受劉先帝託孤之恩,不可謂不重。他的心中心心念唸的便只是一件事,即獎率三軍,北定中原,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諸葛丞相在北伐以前,籌備的各項事端林林總總,大小皆有,可是最大最為要緊的一件,便是統領大軍南征,深入不毛之地與反服無常的孟獲一決雌雄。

“篡了他漢室皇位的是北邊的曹丕,可是他放著北邊的曹丕不管,卻帶著大軍巴巴地跑到南邊去打孟獲,這是為的個什麼?

“身為一國之主,當身處內憂外患之時,是先解決外患還是先解決內憂?這是一個老成謀國者必先考慮清楚的問題。

“倘若在這個環節上弄錯了,弄反了,那可是要吃大虧的,輕則一切努力付諸東流,白忙活一場,重則身死國滅,為天下笑。可以說是不可以不慎。

“古往今來成就大事的君王,莫不把攘外必先安內當做處理緩急之務的圭臬,就是為了這個道理了。不除內憂則無以圖外患,這是不辯而明的確然之理,父皇我對此深以為然。

“就連南邊宋人的太祖皇帝和太宗皇帝,當年不也是先削平了後蜀、南唐等幾個割據的小朝廷,然後才出兵北伐契丹的麼?

“雖說太宗趙光義毫無御兵之才,可他當時挾消滅北漢的勝利餘威,想要順勢拿下幽雲之地,想法兒本來是不錯的。可那隻能是在契丹人毫無防備的情形之下,以奇兵突襲之,或許可以一戰而勝,逆取而順守之,幽雲或可真能為中原宋人所有也說不定。

“只可惜契丹人先行有備,趙官家的長途奔襲就顯得自投羅網了。有這種輕率魯莽、僥倖取勝的投機舉動,最後遭到失敗自也是情理中事了。

“雖然趙光義收復幽雲的企圖落了個竹籃打水一場空,但是他先內後外、先南後北的計策還是不差的,倘若他現放著北漢的劉繼元不管,放馬直撲幽雲。

“那麼一旦進攻受挫,勢必會遭受到契丹兵馬的強勢反撲,彼時北漢的劉繼元再發兵截斷了他的歸路,那他趙光義就只能當個甕中之鱉了,想乘著驢車拾條性命只怕都來不及呢。”

張夢陽道:“父皇所說的,孩兒都明白了,你是說趙光義攘外必先安內的戰略是不錯的,錯的只是他在戰術上出了問題,對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