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30章 翁同龢 (第3/6頁)

加入書籤

出什麼名堂!”

葉志超聞言,心中雖仍有疑惑與不安,但對李鴻章的決心與智慧卻充滿了敬意。他深知,在這樣的環境下,唯有依靠李鴻章這樣的人,才能在這複雜的朝堂中立足。於是,他不再多問,只是簡單地與李鴻章探討了接下來帶兵練兵的一些細節,隨後便各自歇息去了。

夜色漸深,賢良寺內一片寧靜,唯有遠處偶爾傳來的更鼓聲,提醒著人們時光的流逝。

次日清晨,晨光初破曉,一縷淡淡的陽光穿透薄霧,灑在賢良寺古樸的院落之中。李鴻章,這位身經百戰的重臣,褪去了朝服的華麗,換上了簡單樸素的黑色布鞋與粗布長衫,手中拄著一根雕工簡約的柺杖,緩緩步入院中,開始了他每日例行的散步。這不僅是身體上的鍛鍊,更是心靈上的一種修行,他始終銘記著恩師曾國藩的教誨,無論政務軍務如何繁忙,都堅持每日溜達個三四千步,風雨無阻,以此保持身心的強健與清醒。

院中,秋風瑟瑟,金黃的銀杏葉與火紅的楓葉交織成一幅絢麗的畫卷,卻也預示著季節的更迭與歲月的流逝。就在這幅畫卷的一角,一位穿著粗布僧衣的老僧,正低著頭,手持一把同樣破舊的掃帚,認真地清掃著深秋的落葉。他的動作緩慢而有力,每一下都彷彿是在與這歲月對話,又似在淨化著心靈的塵埃。

一陣秋風吹過,帶著幾分涼意,也帶著幾分不羈,將老僧好不容易掃成一堆的敗葉再次吹散,漫天飛舞,如同時間的碎片,在晨光中閃爍。李鴻章靜靜地站在一旁,凝視著這一幕,心中不禁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感慨。這位老僧,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在這賢良寺中默默守護著這一方淨土,他的身影與這古老的寺廟、這飄零的落葉,彷彿已經融為一體,成為了這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李鴻章心中暗自思量,這位老僧已在此至少二十年了,自己又何嘗不是如此?從青年到暮年,他在這賢良寺中來來回回,見證了無數次的秋去春來,也經歷了人生的起起落落。每一次的歸來與離去,都像是與這寺廟、這老僧之間的一種無言的約定,一種對過往的追憶,對未來的期許。

此刻,他彷彿從老僧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那份堅持與執著,那份淡泊與寧靜,都是他在官場之外,所追求的一種境界。他深吸一口氣,感受著秋日的清新與寧靜,心中暗自決定,無論未來道路如何坎坷,都要像這老僧一樣,保持一顆平和的心,繼續前行。

同治五年,李鴻章率領精兵悍將就東捻匪徹底掃平,以一等肅毅伯協辦大學士的身份面聖,第一次入住賢良寺,那是何等風光,滿朝文武無不刮目相看,紛紛前來拜訪,中午一小請,晚上一大請,就連恭親王爺、軍機沈桂芬都踏門而來,太后和皇上也是事事准奏,從不拖延。

而現在雖握有軍政大權,但處處有人刁難,那些言官和清流們,在太后和皇上的唆使下,事事參核。搞洋務、辦海軍無法放開手腳,困難重重,外人看似風光,但在他的苦水只有自己嚥下。

想到這裡忽看到葉志超一溜小跑,俯身抱拳說道:“中堂,戶部尚書翁同龢求見!”

李鴻章聞言,眉頭微微一皺,心中暗自揣測翁同龢此行的意圖。翁同龢,這位戶部尚書,與他之間素來政見不合,更因軍費、撥款等事宜多次交鋒,雙方關係微妙且緊張。此時,翁同龢不請自來,確實讓人費解。

“他不來找我,我正愁如何尋他,他卻主動上門了。”李鴻章心中嘀咕著,目光深邃,似乎在洞察著翁同龢此舉背後的深意。他深知,官場之上,無事不登三寶殿,翁同龢此舉必有蹊蹺。

“曙青,你可曾留意,翁同龢此行可有異樣?他是否身著便服,隨從何人?”李鴻章向葉志超問道。

葉志超拱手答道:“回中堂,翁尚書確係便服,且除家丁護轎之外,未見其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