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88章 這就是門生意 (第2/4頁)

加入書籤

經歷了整整3個小時的漫長手術後,她終於恢復了普通人的樣子。【6】

“這應該是有史以來最大的面頸部腫瘤切除+整形術了吧?”

“確實,這個纖維瘤重達4.5kg,應該能重新整理記錄了。”

“術後恢復如何?”

“纖維瘤並沒有影響到骨骼和肌肉,咬合沒有問題。只不過因為長期壓迫,病人臉部依然存在一些偏斜,術中製作皮瓣時我沒有想到這一點,還是留下了些遺憾吧......”

頸部整形之後緊接著來到了眼科。

哈特曼醫院專精眼科的雷多醫生為所有人帶來了他的眼球固定技術,用一柄金屬叉輕輕刺入患者的結膜和鞏膜之中,使得斜視矯正術中眼球不再胡亂轉動。【7】

而之後的白內障摘除術卻是一場來自德國的手術。

最早的白內障摘除是囊外摘除,沒有麻醉,醫生和病人面對面而坐。醫生會切開病人角膜下緣,並擴大至120度,然後切開前囊,用手指按壓下方角膜緣將核娩出。【8】

颳去皮質,角膜復位,然後包眼,縫合是不存在的。【9】

而雷多醫生這次向眾人展示的,是一位德國醫生做的經鞏膜小切口晶體摘除術。【10】

在麻醉逐漸降低所有外科醫生手速的時候,操作上的精細化就慢慢成為了他們攀比各自技術的東西。小切口、低出血都開始成為手術成功與否的指標,所以小切口手術一經提起就引起了所有人的興趣。

因為沒有超聲乳化技術,晶體核不是乳糜狀的液體,想要摘除就需要一個與之大小匹配的切口,所以普通的白內障摘除切口大小在6-8mm。

還不到經典術式一半的小切口?

堅硬的晶體核該怎麼出來?

魔術麼?

“德國醫生的切口只有3mm。”雷多醫生拿出了自己的手繪稿,解釋道,“他先在眼內將晶體核做切割,切成四份。待切割完之後,再又小切口牽拉而出。”

此話一出,立刻引來了不少人的讚歎,分割完之後再娩出是他們沒想到的。

但很快,一些不同的質疑聲出現了,這是新風向中的常態:“眼內切割,會不會對眼睛造成不必要的負擔?比如角膜水腫?囊膜破裂?”

“不只是術中的損傷,我對術後視力恢復也持懷疑態度。”

“確實,手術不應追求場面上的漂亮,更重要的是術後恢復能否達到預期。小切口看似很精彩,估計博得了不少觀眾的喝彩,但最後還是得看病人滿不滿意。”

雷多也沒有迴避這些問題,一一做了回答:“在這位德國醫生的20例小切口白內障手術中,確實有17位出現了角膜水腫,其中3位在3天內自行恢復,其餘的恢復時間略長了些,在5-7天左右。”

“水腫機率有些高,那囊膜破裂呢?”

“有3位。”

“視力恢復情況如何?”

“有5位病人沒能恢復,其餘都得到了些許改善。”【11】

“竟然有5位?佔比有些高了。”

“而且也只是些許改善,應該和普通摘除沒區別吧。”

雷多被說得有些尷尬:“......畢竟是小切口,算是一種全新的嘗試,這些缺點還需要慢慢克服。”

“小切口、大切口都是一樣的術後處理方法,對於視力的恢復也沒本質上的影響,我個人不太喜歡冒這樣的風險。”

“我也是,如此高几率的角膜水腫一定是術中過多切割操作造成的。還不如安分使用經典的手術模式,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卡維聽著這些議論,獲益良多,包括之後的梅毒鼻重塑和基於牙病的上下頜切除術+術後整形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