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359章 卡維的邀請 (第1/4頁)

加入書籤

【等改】

(五)腸內營養治療期間血糖的監測及處理策略

過去20年的許多研究表明,低血糖和高血糖都與不良預後和病死率增加相關,符合u形曲線。2012和2017年薈萃分析結果提示,神經外科重症患者的血糖控制需要避免血糖過高或過低,血糖過高(>11 mmol\/l)將明顯增加神經疾病患者不良結局,而血糖過低(<8 mmol\/l)將增加低血糖發生率並導致不良結局[59, 60]。神經外科重症患者容易出現應激性血糖增高,因此,啟動營養治療時需監測血糖,通常前兩天至少需每4小時測量一次血糖[59]。當血糖水平超過10 mmol\/l時可予胰島素治療,血糖控制目標建議在7.8~10.0 mmol\/l即可,無需強化降血糖治療將血糖控制在正常值,急性期建議使用胰島素泵,病情穩定後可使用長效胰島素替代。

推薦建議17:不論是否有糖尿病病史,神經外科重症患者啟動營養治療後應進行血糖監測,不穩定期頻率不低於4 h一次,穩定後可降低頻次。

推薦建議18:血糖控制目標為7.8~10.0 mmol\/l,當血糖水平超過10.0 mmol\/l時,應給予胰島素治療。急性期建議使用胰島素泵,穩定期可使用長效胰島素替換胰島素泵控制血糖。

(六)腸內營治療期間腹脹的監測及處理策略

腹脹的定義:清醒患者為主訴腹部有脹氣感,或者體格檢查有腹部膨隆,叩診呈明顯鼓音,觸診較硬、移動度降低、緊張度增高或3 h內腹圍增加3 cm或3 cm以上。

監測及處理策略:神經外科重症患者往往伴有意識障礙,因此需要透過測量腹圍值或腹部深、淺觸診的方法對腹脹進行評估。監測頻率應取決於患者的餵養情況,但建議不少於每天1次[56]。

方法:腹圍測量採用軟尺,測量的起點是受試者的肚臍,腰部做標記後在每次呼氣時在相同的地方測量腰圍,3 h內腹圍增加3 cm及以上認為出現腹脹;用淺觸診和深觸診評估腹脹時,透過施加足夠的壓力,使淺觸診形成 1~2 cm的凹陷,深觸診形成2.5~7.5 cm的凹陷。如果腹部柔軟、活動、不緊張,則認為沒有腹脹;腹部堅硬則認為腹脹。

1、腹內壓監測(intra-abdominal pressure,iap):神經外科重症患者出現腹脹後建議進行iap,並推薦將膀胱內壓力作為間接測量患者iap的首選方法,測量方法:患者取平臥位,排空膀胱,注入無菌生理鹽水25 ml,30~60 s後保持尿管與測壓管相通,以腋中線髂嵴水平為零點,用標尺測量水柱高度,在患者呼氣末讀數,測量結果以mmhg為單位(1 mmhg=0.133 kpa),有條件的醫療機構也可以直接透過測壓尿管外接監護儀進行監測。bejarano等[61]的研究結果顯示,在危重症患者中iap與腸內營養耐受性存在相關性。當iap持續升高至>20 mmhg,餵養不耐受的風險增加2.7倍,並可能發生腹腔間室綜合徵(abdominal ent syndrome,acs)[62]。

腹脹發生時建議根據iap調整腸內營養餵養方案:應每4~6小時監測1次iap。當iap 12~15 mmhg時,可以繼續進行常規腸內營養;iap 16~20 mmhg時,應採用滋養型餵養;當 iap>20 mmhg時,則應暫停腸內營養[56]。

2、grv:神經外科重症患者常規不需要進行grv的監測,但出現腹脹後應進行grv的監測,每4~6小時監測1次[43]。推薦方法:使用注射器抽吸法或胃超聲監測法進行 grv監測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