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311章 “雙”胎 (第1/4頁)

加入書籤

【上一章吞本章,發了幾次都無效,等等吧有時候是這樣的】

“先生們,在經歷了一次平安順產之後,米斯隆夫人在懷孕第九個月出現胎兒頭位不入盆的情況。”

卡維站在手術區域中央,環視周圍座無虛席的觀眾席,詳細解說了產婦的情況:“包括胡吉爾教授在內的所有產科醫生都希望她能再次順產,但產期將近,眼見入盆無望,沒人能保證強行順產時的母子安全。

情況迫使我們採取極端措施,一種經我研究後已經在維也納熟練應用的剖宮產手術,這也是我此行來巴黎的主要原因。

至於手術的安全性完全在可控制的範圍內,在過去的八個月的時間裡,我已經反覆主刀了28次,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新生胎兒24小時內死亡7例,佔比25%,其餘胎兒三天內死亡5例,佔比17.9%。和順產相比,新生兒死亡率要高些,但原因也很明顯,因為需要剖宮產才能出生的胎兒本身就非常危險......”

任何一個新技術在應用之前都會受到陳舊保守派的阻攔,不僅僅是理念上的分歧,更是利益上的衝突。

19世紀足月新生兒一年內死亡率高達15-20%【1】,而那些早產兒幾乎鮮有活下去的。剖宮產本就是人為終止產程,尤其是針對胎盤早剝的產婦,往往36周就要考慮手術,越晚越危險。

剖宮產無疑成了早產兒的重災區。

在出生率不斷下滑的巴黎,新生兒死亡率是個非常敏感的話題,卡維的說辭很快就起了反應:“卡維醫生,新生兒的死亡率是不是太高了些?”

“是啊,三天死亡率超過了40%,一個月內能留下的恐怕不超過一半吧......有些讓人難以接受。”

胡吉爾哼哧了聲,搶在卡維說話前出聲反駁道:“先不提你們的搶話有多麼無理,就算針對事情本身,你們手裡難產的新生兒又能活下來多少?能有一半麼?恐怕連20%都保證不了吧!”

這位身兼半個兒科的產科醫生揭開了殘酷的真相,面對難產,產婦難活,胎兒更難活。

低體重帶來的各種風險、母嬰傳播的梅毒、臍帶感染、空氣汙染、營養缺乏、母乳替代品的衛生問題......在巴黎,很多父母對待新生兒的態度越發向動物的“優生優育”方向發展。

也就是任由他們自生自滅,活下來的自然是優生,也自然能受到優育。

卡維沒辦法解決這一問題,兒科尤其是新生兒方面的理論知識並非一朝一夕能形成的,即使是他也並不專業。在沒有合格抗生素、足夠應付新生兒呼吸道的氣管插管以及成體系的內科配套措施的現在,他也只能看著那些孩子剛誕生就離開人世。

“......新生兒死亡率我無能為力,但至少我保證了產婦的安全。在全部的28例剖宮產中,產婦術後死亡率為0。”

這才是今天的重頭戲,0這個數字成了對刁難之人的重磅出擊。

臺上很快就充斥了質疑的聲音,比起剛才更多了份不安。在他們的眼裡手術就不可能存在0%的死亡率,即使是創傷最小的取石碎石術,死亡率一降再降,至今也仍然維持在5%左右。

這還是那些泌尿外科強人硬生生壓下來的水平,要是放在鄉下,死亡率只會更高。

現在要做的是剖宮產,死亡率超過七成。

畢竟是巡迴手術展示,產婦和胎兒的情況也很穩定,面對他們的質疑聲,卡維還是需要好好詳述一番。除了手術技法以及術前術中的抗感染之外,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止血與輸血。

催產素和枸櫞酸鈉消耗殆盡,預示著他做不到有效止血,自體輸血也有非常大的不確定性。

雖說找到了不少人能在術中輸血,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