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354章 願上帝保佑這位可愛的法蘭西廚子,阿門 (第1/4頁)

加入書籤

這場開局更像鬧劇一般的會議,最終還是在超高死亡率的面前步入了正軌。

“想要處理好燒傷是一件長時間的工作,遠遠不是隨便蓋上紗布就行的。”

卡維羅列出需要做到的幾點要求:“首先第一點就是抗休克,傷員一入院,要在第一時間建立可靠的靜脈通路,第一時間開始補液。方法之前已經說過了,透過輸液瓶和橡膠管向體內灌入液體。閥門可以不用,選擇打結的方式控制流量。

但燒傷本身需要快速的大量補液,往往不需要打結......計算的公式我也寫在這裡了,你們記一下,兒童和成人不同,計算時一定要注意!”

【穩定執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卡維拿出了好幾張記者拍下的黑白照片,裡面是救治成功的大面積燒傷病人,人人都掛著生理鹽水。

在霍特和卡維的壓力下,眾人漸漸接受了燒傷補液的常識,開始記錄這些常識並準備回醫院後就付諸實踐。

“這些都記下了?”

“記下了......”

卡維聽罷用板擦把這些文字、表格和數學公式全部擦掉,然後說道:“牢牢地記住它們,下次遇到了就能用上。記住一定要優先補液,每家醫院都備一點針頭和橡膠管,反正手術也需要。”

“嗯......下次遇到了就能用上......下次?嗯???”

“等等,什麼叫下次遇到就能用上,這次呢?這次難道不能用?”

“確實不能用了,已經過了輸液期。”卡維解釋道,“最後一個傷員應該是昨天上午送去醫院的,離現在已經24個小時。現在再輸液反而會加重身體負擔,加速死亡。”

燒傷先用大劑量補液支援治療就已經超出了他們的理解範圍,現在又來一個“超出規定時間反而更有害”的相反概念,幾乎所有人的腦子都不約而同地卡了殼。

卡維說的是延遲性液體復甦帶來的再灌注損傷,確實是一個難點。【1】

理論枯燥難懂,用現有的醫學知識體系根本解釋不清,只能用例子去解釋:“以前跟隨父親在義大利工作的時候,遇到嚴重燒傷的病人都會說嗓子疼口渴,喝水很難緩解。我們後來才知道是身體需要大量的水,是那種和血液差不多的水,也就是加了鹽的水......

......請記住,是0.9%的nacl,水需要煮開之後加蓋冷卻。”

卡維又強調了一遍生理鹽水的濃度和高溫消毒的重要性,然後開始給他們講述“病例”:“輸液很有效,越早輸液,輸足量的液體就越能增加他們的存活率。但有一次,一位病人在輸液結束後不久就死了。”

“怎麼死的?”

“我們做了屍檢,並且大量使用了染色和顯微鏡檢查。”卡維說道,“因為我和父親的生理學病理學基礎並不紮實,只發現了屍體各組織臟器都出現了腫脹和損傷,其餘是什麼原因我們也不清楚。”

臺下頓時沒了聲音,只有坐在後排的霍特和塞迪約輕輕鼓掌:“這種特殊現象需要繼續研究,。”

“其實那些急需糾正休克的病人早在這24小時內就已經死得差不多了。”

卡維毫不避諱地說出了實情:“剩下的......我們就按存活率第二高的35%來算。這些存活下來的傷員裡有一部分處於極度危險的境地,此時補液也無濟於事。而另一些運氣好的,則往往燒傷面積不大,熬過了早期接下去補不補液差別也不大了。”

延遲復甦導致的再灌注損傷有許多嚴格的指標,相應的藥物保護機制也是現代的產物,不適合19世紀。

卡維能做的不是怨天尤人地批評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