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78章 千瘡百孔的軍醫處 (第1/4頁)

加入書籤

對比在社會上行醫,服務軍隊雖然增加了戰時的危險性,卻也能拿到極為穩定的收入。當然前提是,奧地利帝國的經濟足夠支撐這種開銷

普通內科醫生在軍隊內服役每日可以領取10-15克朗的薪水,而外科醫生則在5-10克朗之間。如果是普通助手的話,這個收入會跌到只有1\/3,但比起在普通醫院工作,這份錢來得非常穩定。

而且最重要的一點是,在軍醫處服役的醫生會得到極大的晉升。

之前法奧戰爭時期就有一位年輕外科醫生經歷了從助手到主刀的躍遷,頭頂上的軍銜也從原先的中士直接攀升到了上尉,用時僅僅8個月。【1】

而在戰爭結束的論功行賞中,他又連升兩級,最終拿到了中校頭銜。

那人正是現今外科總醫師尹格納茨。

升遷過程中肯定有當初總醫生瓦特曼的扶持,還有頭上男爵爵位的加成,更離不開尹格納茨本人精湛的外科技術,但這也能同樣反應出軍醫在軍隊中的升遷有多麼容易。

但換個角度思考,之所以福利如此之高,無非就是因為軍醫缺人罷了。

招募訊息在三月底就發出去了,現在已經到了五月中上旬,整整一個半月,願意加入軍醫隊伍的人依然有限。

這種有限並非體現在數字上而是質量,因為艾丁森收到的報名人數並不算少,可真正能符合要求並且第一時間就能投入戰時醫院完成相應工作的人卻少得可憐。

“我看過當時醫學委員會的一些舊檔案,裡面還能看到瓦特曼院長的吐槽。”【2】

卡維帶著莫拉索在醫院小花園裡閒聊起來:“內科就不用我贅述了,各個都是精英,人數還不到外科的1\/5,絕對是不夠的。我這裡只提我涉及的外科,從職位上有病房助手、手術助手還有主刀醫師三類,知道各自比例麼?”

莫拉索搖搖頭。

“一臺手術基本是1位主刀1-3名助手,再加病房裡的2-3名助手。而在艾丁森醫生的名單上,這個比例是1:10:35。”卡維說道,“別這麼驚訝,是他自己寫的資料,我只是不小心看到一眼罷了。”

“主刀那麼少?”莫拉索即使沒學過醫,也好歹躺在床上被醫生切過身體,很明白外科的主心骨在誰的身上。

“單看人數,確實挺多的,但要是看看主刀,其實情況並不比內科樂觀。”

卡維算了算時間:“招募早過了一開始的黃金期,接下去即使還有1-2個月的時間,也不可能招到同等數量的主刀醫生。最可悲的是,就算真招到了等量的主刀醫生,這個缺口依然巨大。”

“所以......”

“所以你這個總督察得提醒他,現在不是糾結藥物渠道的時候,而是得儘快補齊醫生缺口。”

卡維確實想敲打一下艾丁森,但更多的目的還是希望能把存在了各種各樣歷史遺留問題的醫學委員會辦好。只有在合格的醫療環境下,臨床實驗所帶來的統計數字才是最客觀的。

當然,他也不希望看到一些不必要的矛盾有損帝國國力,至少那些負傷退出前線計程車兵都是無辜的。

之前在大學查閱資料的時候,他就經常翻到法奧戰爭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奧地利並不缺乏找到漏洞的人,缺的是能積極改錯糾錯的管理層。

許多錯誤紕漏在經過了七年沉澱後依然存在於軍隊的各個環節中,外表華麗,可內裡卻是千瘡百孔。

如果真到了戰時,醫院面對大量嚴重外傷病人,主刀醫生是絕對不夠用的。到那時,艾丁森必然會沿用以前的一貫做法,去提拔那些剛開始做助手的人做主刀。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種措施可以提拔許多優秀的年輕人,但更多更嚴重的後果都得由傷兵來承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