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286章 術中術 (第1/4頁)

加入書籤

結腸帶是腸壁縱行肌肉增厚形成的三條索帶狀結構,沿著大腸縱軸平行排列,最後彙集在闌尾根部,是闌尾手術中識別大小腸和闌尾的重要標誌。

如果結腸是個塑膠袋,那結腸帶就是快遞送貨時在外面纏緊的膠帶。去掉結腸帶就等於把緊縛的膠帶剪開,把塑膠袋撐大,變相增加它的容積和順應性。

有了“去結腸帶”和“回結腸代膀胱”的理論支援,剩下的就是實踐操作部分。

卡維的手裡的去結腸帶過程乏味,需要的是純粹的基礎功,需要在保證不誤傷結腸漿膜的情況下完成。莫西埃和赫曼手裡的殘端縫合和回結腸吻合則更需要一些技巧,在外人眼裡又是一個重要知識點。

這種操作看似容易,就像做裁縫一樣,把裁剪下的袖子改短然後重新縫在衣服上,真到上手才會遇到各種困難。

“首先就是縫合方法。”卡維指著赫曼和莫西埃手裡的兩處殘端,說道,“結腸口徑大,迴腸口徑小,直接做端-端吻合肯定有困難。所以我們另闢蹊徑,封住原先結腸上的口子,然後重新造一個合適迴腸的吻合口。”

此時兩人已經開始處理橫結腸留下的殘端。

赫曼本來基本功就很紮實,加上這些天的努力,在縫合腸管上有了不少心得。今天他主要處理結腸殘端,用可吸收腸線做間斷縫合。

要點就是不要縫入脂防,縫合線收緊後,之前的縫合線需要被包埋其中,達倒漿膜對漿膜的效果【1】。

馬西莫夫處理的則是結腸旁的新切口,與剛截斷後的迴腸殘端相連,也就是(迴腸)端-(結腸)側吻合。

端一側吻合法接近自然解剖生理,操作安全簡便,是在現代早已成熟的大小腸吻合方法。但在19世紀,這種手法卻是絕對的新鮮貨。

“好奇特的吻合方法,封掉原先稍大的切口,再在側邊做一個直徑相當的口。”

“我更在意的是縫合手法,像這樣大範圍的縫合勢必會遇到一些難以控制的感染和疏漏。這讓我想起了不少難忘的回憶,那些手術後出現腸瘻的病人,實在是對不起他們”

“迴腸的血供確實是個問題。”

莫西埃簡單計算了切口距離,在不影響赫曼做縫合的前提下,鉗夾結腸帶【2】:“在牽拉、鉗夾和縫合時都需要注意腸管顏色。如果顏色暗淡不佳就在提示血供不足,這時候就應該果斷這段小腸切掉,直至保留下有活力的殘端。”

卡維點點頭:“但切除只是沒辦法的辦法,如果可以的話還是應該做到一步到位。”

莫西埃用一把組織鉗橫向夾住結腸前帶,並帶入小部分腸壁【3】。

然後將回腸末端和橫結腸前帶的兩把組織鉗平行放置,用更為堅韌的絲線做漿膜層之間的褥式縫合,使迴腸末端固定於橫結腸上。縫合後的兩側角處的絲線暫時不剪斷,作為牽引線保留【4】。

“莫西埃老師,我這裡縫合完畢了。”

莫西埃看了眼赫曼做的殘端閉合口,滿意地從護士手裡接過手術刀,說道:“去拿兩把組織拉鉤來,接下去配合我一起做吻合。”

“好。”

“我們切除之前與前側結腸帶一起鉗夾住的部分腸壁,在結腸上造出開口【5】。”莫西埃用刀子切開腸壁,然後鬆開兩把組織鉗,只用更柔和的腸鉗固定兩側腸管,“切除部分的長度不太夠,我們再擴大一下切口.”

剛才吻合的只是迴腸後壁,接下去要從後壁正中開始鎖邊縫合黏膜層。而剛才保留下的兩側角處縫合線,正好可以繼續做內翻縫合,確保黏膜內翻。【6】

等黏膜層縫合關閉後,再用絲線做一排前壁的褥式縫合,即完成全部吻合工作。

“整個縫合聽上去複雜,但只要知道原理其實不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