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354章 願上帝保佑這位可愛的法蘭西廚子,阿門 (第2/4頁)

加入書籤

他們的早期處理方案,而是讓他們在失敗中吸取教訓。

“延遲輸液是大忌,接下去我們要好好聊聊第二大死因。”

卡維圈中了之前五個單詞中的第二個“呼吸”:“諸位如果有空的話,可以嘗試做一做死亡傷員的屍檢,你們會看到許多人的咽喉內部腫脹非常明顯。他們的氣道因為高溫灼傷形成的水腫,產生了嚴重梗阻,就是被活活憋死的。”

氣道梗阻要比休克更容易辨認,臺下這些主任理論知識差了些,但經驗豐富。

在這一點上,他們深有同感:“確實,有好幾位傷員剛來還好好的,但不知道怎麼就忽然喘不上氣,沒幾分鐘就不行了。”

“我這裡也有,這種情況相當棘手。”

“我們嘗試使用氣道擴張器,但有些人口腔有損傷黏連,插入的效果並不好。可能前端還沒進入咽喉,人就昏死過去了。”

“你們就沒考慮過氣管切開?”這時霍特忽然發問道,“就和治療白喉一樣,選擇外科手段切開氣道,用人工管道讓肺與外界相連。”

“這......”

“這麼做會不會太瘋狂了?”

“況且氣管切開需要時間,我們沒有那麼快的速度啊。”

卡維大致瞭解了他們的想法,從自己身前的一疊檔案裡抽出了好幾份簡單的穿刺介紹圖,一一分發給了他們:“諸位可以選擇按照圖中所示直接做環甲膜穿刺,位置在甲狀軟骨和環狀軟骨之間。”

這套技術在維也納外科界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了。

包括尹格納茨在內,起碼有五六位主任級外科醫師已經熟練掌握了氣管切開與穿刺的技巧。

只不過需要直接做切開和穿刺的病人畢竟是少數,加上幾乎沒有急救系統,所以在大型手術光環的籠罩下,這套實用的急救手段並不算出名。

“竟然可以從這個位置進入......”

“這恐怕就是活用解剖學所帶來的醫學進步吧。”

法國有著幾十年的氣管切開歷史,也是全歐洲做氣管切開最多的國家,當然死亡率一直非常高。絕大多數失敗原因都被卡維匯總在了這份不足3頁的報告之中,並給出了正確的糾正方案。

“雖說對維也納外科界來說,這算得上是一套成熟的手術術式。”卡維語氣誠懇嚴謹,“但諸位剛接觸,仍然需要大量練習。切勿在不夠熟練的情況下直接用於臨床,如果真的到了迫不得已的時候,也請大膽地完成它,即使失敗了也不用太自責......”

道理他們都懂,

“維也納外科界?”

“維也納的外科醫生對氣管切開很有研究麼?”

“研究不敢當,不過這大半年的氣管切開成功率都在70%以上。”卡維停頓片刻,又計算了下機率,“確實是70%以上,如果算上我最開始那次氣管切開的話。”

“這......這不可能!”

“據我們所知奧地利外科並沒有開展過氣管切開手術,怎麼可能有那麼高的成功率。”

擁有玩具車的孩子並不會妒忌擁有真實汽車的成年人,真正讓他們覺得妒忌的,是那些擁有更高階別玩具車的同齡人。那種常年累積而來的優越感被人生生剝奪掉的感覺,非常痛苦。

眼前這些主任醫生就處在這一階段,苦苦經營了數十年的第一外科王冠被卡維無情地拍在了地上,還差點踩上兩腳。

“可維也納的剖宮產手術成功率比氣管切開更高。”

“那不一樣!

!”

“這裡可是現代氣管切開手術的發源地,手術發源地的成功率竟然常年低於50%,並且被其他國家輕鬆超過......”

“別說了,太失敗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