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217章 醫院系統之爭 (第2/4頁)

加入書籤

鋼鐵一般的性格。這種性格能帶來不一般的長期工作效率,但在接受新事物時就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

他高舉瘴氣大旗,不認可任何對醫院的改動。

經過長達半個多月的爭吵之後,弗朗茨索性把兩人分開。北線的所有醫院按照卡維的想法做出改革,而艾丁森坐鎮維也納,南線和之後可能出現的西線戰場中的所有醫院堅持原先的那套系統。

“等到了總醫院後,我要做一次徹底的檢查。”卡維說道,“其他前線的救護站,我管不著,但至少這家總醫院不能有老鼠。”

“知道了。”

“接下去是對那些瘟疫的防治。”卡維再次解釋了被他歸類進瘟疫範疇的那些疾病,“痢疾、傷寒、霍亂、腦炎、出血熱、斑疹傷寒,我先說這些。之前說的都是基本操作,接下去我需要解釋的是更細緻的部分。”

赫曼肯定是聽卡維的,但伊格納茨不一樣,他要有主見得多:“你說這些都是微生物造成的?”

“畢竟是我寫的論文,我本人自然認可論文的觀點。”卡維辯解道,“按照微生物論中所闡述的微生物多樣性,每種微生物都有它獨特的生活方式,也會按照生活方式產生一種獨特的疾病疾病。”

“所以每一種疾病都對應了一種微生物?”

“至少傳染性的瘟疫是這樣的,比如手術切口處的球菌,產褥熱的鏈球菌,這些以及被我和科赫的實驗證實了。”卡維說道,“我們應該慶幸,科赫沒有因為這場戰爭回到自己的國家。”

現在包括柏林化學研究所在內的所有人都只把科赫當成一位普通的醫學院學生,只有卡維知道科赫的價值。

伊格納茨忍不住抬頭掃了眼周圍空蕩蕩的車廂,希望能從透明的空氣中發現一些微生物的蹤跡,但這肯定是不可能的:“只需要阻止住那些微生物就能減少疾病的發生?”

“理論上來說,是這樣”

“那防治疾病的發生也太簡單了吧。”

“事實上並非如此。”卡維嘆了口氣,看了眼掛鐘,“說完這些還得說一些特殊戰傷感染的情況,時間有限,抓緊時間吧.”

19世紀的戰場醫療水平完全無法和經歷了一二戰洗禮後的軍事醫學相比,歷史上奧地利的軍醫系統根本無法入眼,但那也代表了歐洲的平均水平。

比起更先進的英法要差上一截,卻已經走在了大多數國家前面。

絕大多數醫生在培訓中只學到了些皮毛,可就算如此卡維那四個月也沒有白費,他的藥品和外科技術正在深深影響著這支團隊。而對那些可以獨當一面的主刀醫生而言,這四個月所帶來的進步是他們好幾年都未必能得到的。

比爾羅特就是最好的例子。

35歲的年紀就已經成為了外科學院的副院長,靠的是他卓越的外科知識水平和豐富的臨床工作經驗。當然最重要的還有他不斷挑戰自己的創新能力,和敢於嘗試新手術的勇氣。

比爾羅特也並非全無缺點,在卡維眼裡他是外科腹腔手術的鼻祖,開創了一系列普外科手術,但同時因為對微生物的觀點不同,在許多問題上都和卡維“作對”。

比如在軍隊醫院模式上,他就堅決反對了卡維提出的新模式,同時他也反對艾丁森堅持的舊模式。

比爾羅特提出將醫療資源化整為零,只做每個步兵團甚至步兵營所屬的獨立醫院,而非像陸軍總醫院那樣的大醫院。理由其實很簡單,總醫院的死亡率要大大超過此類獨立小醫院。

他在《奧軍在法奧戰爭醫療史概述》中就曾總結過這一概念,並且設定了一所成熟的獨立醫院所需要的基本醫療物資。【3】

[每一個地方都能看到為病人提供舒適養傷之處的醫院,既不用擔心轉移時路線被打斷,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