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38章 新材料,新辦法 (第1/4頁)

加入書籤

口腔頜面外科和其他外科有著本質區別,那就是對容貌的破壞。

對於病人而言,斷手斷腳尚可以用義肢來替代,但臉部的缺損卻很難修復。如果只是病理性破壞也就算了,但口腔頜面的手術卻是因為治療隱藏在深部的病變才破壞的,許多人難以理解。

上頜骨是顏面部中最大的骨,手術本來就已經很麻煩了,生死不定。就算真的熬過了手術,面部還有可能因為疤痕組織出現變形。

要不是有瓦特曼的職位,以及上一臺下頜骨切除術病人的恢復情況做擔保,病人寧願忍受爛牙的痛苦也絕不會答應切掉半邊上頜骨。

定下的診斷還是嚴重齲齒引起深度感染後的骨髓炎,病人臉部已經有輕微變形,左臉微微隆起,應該是炎症導致的水腫。手術術式暫定為“上頜骨切除”,但到底是部分切除、次全切除、全切還是擴大切除,暫時沒有決定。

手術很快進入了主題。

病人全程坐位,麻醉過後,癱軟的身體由腋下和胯部的軟墊做支撐,腦袋後仰在椅子上方的靠墊上:“因為是頜面部手術,我們需要先做氣管切開,防止鮮血倒流入鼻腔產生窒息。”

瓦特曼的氣管切開並不比伊格納茨熟練多少,還是簡單粗暴的直接切入,然後用一根中空管插入氣管,兩側綁帶固定在病人的脖子上。

因為沒有分離和止血,做法本身就會引起血液倒灌。不過這對瓦特曼來說都是小事,只要病人還活著就行。

“氣管切開完成,空氣正避開口鼻,順暢地進出病人的肺臟。”

兩位助手開始擺“正”病人的頭部,將左臉擺在最上方,用壓板和拉鉤開啟了病人的口腔,開始確認病變的範圍:

“考慮到病人對自己容貌的堅持,我需要確定手術切除的範圍。如果只是小範圍的上頜骨感染,可以嘗試做口內切口,這樣就不存在容貌破壞了......給我手術刀。”

一位助手掰著病人的下頜骨,一位則用兩根拉鉤掰開上唇,給瓦特曼創造手術視野。

手術刀從唇齦頰溝快速切入【1】,簡單止血,馬上就發現了感染區域:“病變範圍不小,口內切口術野太小,之前答應病人的部分切除術是辦不到了。”

瓦特曼和兩位助手的配合非常有默契,話音剛落,手術刀和幾把拉鉤就全退出了口腔:“我們改用口外切口,主要目的就是擴大手術範圍來爭取足夠多的視野。我們選擇從上唇正中縱行切開,至鼻小柱根部再做橫切口......再繞鼻翼旁.....”【2】

手術刀跟著他說話的節奏,在病人的上唇劃了一道垂直線,然後貼著鼻子側邊一路向上延長到內眥(內眼角)下方為止。另一側還需要順著嘴角微笑向上的弧度,斜向切開直達耳前。【3】

瓦特曼的頜面部手術技法確實精湛,每一刀都沒有猶豫,每一刀所切入的深度都在他的掌握之中。

“我們已經做好了切口。”兩位助手用紗布做了簡單的止血後,開始幫助他慢慢切開上唇,“我們先切開上唇,刀刃需要深達骨面。手法要果斷,不能怕出血。如果一直顧及出血,那手術花三個小時都做不完。”

話雖然說得不錯,可麻醉出現前的“快手速後遺症”仍然影響著瓦特曼。

粗野的手法比起伊格納茨只快不慢,能把分離面部皮肌玩成鏟煎餅,恐怕全歐洲也找不到幾個人了。

當然院長所說的不顧及出血並不是完全不止血,必要的止血還是需要的:“快速給大血管做好結紮,其餘小血管全部放過,靠病人自凝就行......然後我們切開鼻腔側壁的黏膜,向下使鼻腔與鼻側面板切口相貫通......然後翻開皮肌瓣。”【4】

卡維沒有頜面手術的經驗,拿著望遠鏡,忍不住向前擠了擠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