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306章 點狀止血 (第1/4頁)

加入書籤

現代神經外科手術開顱時需要鑽骨孔4-6枚,尤其在顳葉極部也發現了少量不凝血時,都是做大骨瓣血腫清除。

卡維現在面臨的就是這種情況。

謝巴斯托顱內出血不算少,從額葉已經蔓延到了顳極。從範圍看,血腫已經壓迫了腦組織,必須切開骨瓣把積壓的血凝塊去掉,才能讓腦組織重新回到原來的位置。

但卡維缺乏切割顱骨的工具——開顱銑刀。【1】

其實除了開顱銑刀外,他也沒有高速磨鑽、頭皮夾、皮瓣固定勾、骨膜玻璃器......想要在這個年代開展神經外科手術確實太難了。【2】

不過比起後面這些東西,銑刀確實更重要一些。

在手術開始之前卡維就考慮過這種情況,在銑刀已經成為各大醫院神經外科標配的時候,現代年輕的神外醫生很少有見過早年間開顱的操作器械和方式。

就連卡維自己也有些澹忘了。

現代醫院的神經外科開顱都是電動氣鑽開孔,然後由銑刀做切割,省時省力省心。但總有一些發展中國家或者貧困地區的醫院沒有這些東西,他們只能選擇更古老更廉價的切割工具——線鋸。

比起銑刀,線鋸要麻煩得多,因為沒有類似銑刀保護鞘的保護措施,在穿越顱骨下端時很很容易損傷硬腦膜。

卡維確實在手術劇場的好幾個器械箱裡找到了這種線鋸,以及可以將它匯入顱骨下的金屬導板。至於技術方面的問題,他以前其實也用過,只是在國家強大後漸漸不接觸了。

現在器械勉強夠了,就是手術操作步驟過多,會大大拖延手術時間。時間拖得越久,出血機率就越大。其實只要涉及到大骨瓣開顱,術中出血和腦損傷就要被提上卡維的預防日程。

尤其硬膜下血腫本身就出血嚴重,清除血腫之後還要面對如何準確凝血的麻煩。

在處理硬膜時,還會因為各種因素造成硬膜外出血,所以提前止血變得尤為關鍵。

就像當初切除子宮時一樣,在做切割之前,先結紮掉主要動脈血管,再加上垂體提取液的止血效果,會極大地降低手術風險。

現在卡維手裡沒有垂體提取液,結紮大腦的供給血管顯然不現實。畢竟腦子和子宮不同,血管本來就埋在顱骨下方,卡維要做的也不是切除腦子,沒有操作空間。

怎麼辦?

面對極有可能會出現的大量出血,卡維選擇了與鼓風機、水蛭一樣的路數,19世紀特有的處理方式:“主宮醫院有控制頭面部出血的止血帶麼?”

“止血帶......”佩昂看了眼看臺上的主任,說道,“我記得有一根止血頭帶,應該還在倉庫裡。”

“快去拿來。”卡維又想起了一些在市立總醫院見過的開顱工具,“正好去看看還有沒有咬骨鉗,鑽孔+線鋸之後還需要剪掉下方的骨板。”

“......”佩昂點了點頭,但是人卻沒動,“卡維醫生,我要是走了,這兒可就沒助手了。要不讓.......”

剛要開口,他便看到外科病房裡唯二的兩位護士都在忙著工作。

一位負責鼓風機+心率和呼吸頻率的監控,要是呼吸頻率太低太淺她就得往病人身體裡打氣,防止缺氧。同時還得時刻彙報心率,以防手術中出現意外。

另一位則要處理水蛭,雖然未必能用到,但卻關係到術中可能出現的大出血,依然很重要。

兩位護士不能動。

“還是你跑一趟吧。”卡維掃了眼周圍,確實沒人可用了,“總不見得讓病人和他們的家屬幫忙,就算我們好意思,他們也沒許可權進倉庫拿東西。”

“那助手......”

卡維看向塞迪約:“不知道教授有沒有興趣下來幫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