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435章 涼州三明 (第2/2頁)

加入書籤

,唐軍便控制了整個隴右的大動脈。

於戰術上來說,受降楊秋部確實是大有好處,然而於此次出兵的政治意圖來說,這個首例不能破,難不成真如馬超那小兒所言,只納楊秋不納別人?

呂布一時不能決,問賈詡,“文和怎麼看?”

賈詡抬起眼皮,問道,“大王可知道涼州三明?”

呂布懵了懵,搖頭,賈詡輕了下嗓子,開始給他上歷史課。

“所謂涼州三明,指的是大漢朝派來平定涼州叛亂的三位軍事將領,皇甫規、張奐與段熲,因三人表字中皆帶有明字,故稱涼州三明。

三人在對羌戰爭中都有過很傑出的戰績,在羌人中也有很高威名,不過他們對羌人的政策完全不同,張奐、皇甫規主安撫,在招降羌人後讓他們的部落散居於漢人之中,適應農耕生活,同化他們。

而段熲則認為接受招降的羌人應該無條件聽從大漢朝廷的安置,對不服者進行徹底剿滅。”

“然後呢?羌人依然頻頻作亂,此三人的兩種辦法似乎皆不可行。”呂布問道。

賈詡解釋道,“或安撫,或剿滅,其實主要取決於朝廷財政,若是朝廷能給羌人足夠多的財政支援,這些羌人部落也是可以被逐漸同化、消化的,只是成本太過高昂了點,桓、靈二帝時期中央財政虧空厲害,二位陛下尚要靠賣官填補黑洞,那時根本沒有能力來安撫羌人,故而張奐、皇甫規雖然把羌人的主要大小部落都收降了一遍,但最後幾乎所有人都再次反叛,可見此法在當時是不可行的。”

“再說段熲,他的政策是要求羌人無條件投降後接受收編,幾年戰爭後,幾乎所有反抗朝廷的羌人或死或降,困擾大漢上百年的羌人問題暫時完全平靜下去。

段殺人如麻,卻並非實行種族滅絕,他的軍隊中有大量忠於大漢的精銳羌人士兵,如‘湟中義從’,當年出兵涼州時,朝廷只給了數千中央軍,凱旋時兵力卻多達‘秦胡步騎五萬餘’,其中絕大部分是涼州本地漢人和忠於漢的羌人,漢朝那時可以說是依靠羌人軍隊平定了羌人之亂。

所以,根源其實還是沒得到解決,隨著漢庭衰落,這一隻戰力強悍的羌人軍隊再次叛反,從前被收編的羌人跟著起義,才又成就了今日涼州動亂的局面。”

呂布聽完,頓有所感,“先生的意思我懂了,安撫同化要花大成本,唐國如今財政根本難以支撐,徹底打服卻不能依靠當地羌人軍隊,否則就是養虎為患。”

賈詡欣慰地點了點頭,“大王的理解很正確,只有以唐國軍力,打得羌氐無任何還手之力,再行拆分安置,方能解決羌患,這樣做開始會困難些,但只要平定下來,唐國不亡,羌人便不敢再生亂。”

呂布點頭,當即對楊秋的使者道,“你回去跟楊秋說,他若願意降,看在孟起的面子上,我唐國軍中會有他的一席之地,但是羌人部落必須拆分,此事沒有任何商量的餘地,讓他自己看著辦。”

“是!”

那人應了一聲,麻溜地離開大殿。

馬超見呂布心意已決,也不敢再吭聲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