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一章 弄權有術 (第2/2頁)

加入書籤

威脅。

一個聰明的皇帝當然懂得弄權之道,當然懂得利用兩種不同勢力共存於朝中來互相制衡,而皇帝則置身於事外周旋於其中,以此達到控制群臣的目的。

朱元璋無疑就是這一種聰明的皇帝,因此便有了胡惟庸扶搖直上九萬里,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

俗語說“宰相肚裡能撐船”,但胡惟庸卻不是,小氣得連吝嗇鬼也比不上他,他是個很記仇的人,雞毛蒜皮的芝麻綠豆事都要計較。

滿朝開國元勳卻只能忍氣吞聲,有誰敢得罪他背後的靠山隨時可以要他們丟掉腦袋甚至是抄家滅族的皇帝。

他們的忍氣吞聲,更加滋長了胡惟庸的囂張氣焰。

在朝為官,是一門十分高深的學問,若想活得長久一些,保住用鮮血換取回來的榮華富貴,就得要看皇帝的臉色行事。

他們絕非是貪生怕死之輩,可又有誰想枉死午門之外,明知道朱元璋放縱胡惟庸,就是為了壓制他們,也只能作罷,不敢參本彈劾胡惟庸,即使是軍功最高的魏國公徐達韓國公李善長也不敢直攖其鋒。

可胡惟庸實在是欺人太甚,對他們的忍讓並不領情,更加變本加厲,已把他們這些開國元勳逼得幾乎喘不過氣來。

再這樣下去,他們這些戰功卓著的開國元勳在朝中還有位置可站嗎,非要鬧出大亂子不可。

劉基作為護國軍師,中丞大夫,再也不能不出聲,默許就是縱容,縱容就是犯罪,犯下知天數卻無動於衷的孽罪。

因此他決定今天準備進宮面聖,參胡惟庸一本,絕不再讓胡惟庸再如此大膽地胡作非為下去。

他沒有采取直面硬槓的一套,沒有在今天的早朝公開啟奏參本,避免和胡惟庸為首的新派官員作正面的衝突,而是在午後才進宮面聖,參本彈劾胡惟庸。

精明的人是不會做百害而無一利的事。

如果當著滿朝文武百官的面公開參本彈劾,萬一朱元璋不接納,這就不好辦了,沒有迴旋的餘地了。

參本事小,龍顏事大,胡惟庸敢和開國元勳對著幹,就是朱元璋在背後撐腰的,這會令朱元璋難堪的,一旦參本,就是說朱元璋錯了,觸怒了龍顏,即使他功勞最大,也難逃觸犯天威的罪名。

他深知現在的朱元璋變得猜忌多疑,不再是以前和他們打天下時那樣信任人的朱元璋了,因而他選擇了午後這個時間才去面遞參本,就算朱元璋不接納意見,不治胡惟庸的罪,起碼這是私下遞本,不會令到朱元璋尷尬難堪,有臺階可下,這樣便能避免兩人既是君臣又是朋友的關係走向惡化。

為了一個小人而導致這種難得的關係出現裂痕,真是不值得,所以他待用過午膳後才出了軍師府,坐轎進宮。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