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08章 潑天的富貴,真沒隱患? (第2/3頁)

加入書籤

在您出征之前,還有幾件大事,還須議定方可。”

“第一事,因兀爾特、賈克章大軍的大清洗,及楊三水和姜光軍率軍推行的土改;江南省共約九十萬頃耕地,都分給了農民耕種!”

“今年江南省的秋收已經結束,江南各地畝產略高,淮河以北略低些,但畝產大致在二百六十斤左右。”

“如此,江南省共計收穫稻麥豆等糧食,大約兩億五千餘萬石!按照一成收取田賦,可獲兩千五百二十萬石。”

“另,經過仔細籌算,江南和浙江兩省,每年食鹽稅利可達兩百二十萬兩;茶馬雜項稅金,可得五十六萬兩。”

“但目前商稅厘金的徵收比例,以及礦稅的徵收比例未定,這是需要商定的,以便儘快徵稅。”

張煌言的話,讓朱慈炯滿臉喜悅,心裡也徹底篤定了下來!

沒辦法,他現在手頭太寬裕了:手握白銀六百六十萬兩,黃金近四十萬兩,珠寶一百三十餘匣。

糧食方面,大軍及各處人員人吃馬嚼之後,仍然有高達六十萬石糧草的庫存,分別儲存在南京和定遠。

現在,隨著自己乘勢在江南省掃盡了漢奸和土豪劣紳,徹底完成了土地改革,秋收後天量的糧食徵收上來,大明將再不缺糧。

那麼,現在確實要認真思考,將田賦之外的稅收,給確定一下了!

無農不穩、無工不強、無商不富,這個道理朱慈炯當然懂的,自然會高度重視。

“商稅厘金,就按照兩成徵收吧!但是,老百姓自家弄得小攤小販,就不要徵收了。”

“礦稅麼,反正現在礦業都歸國家所有,怎麼徵收無非是左口袋、右口袋的問題!就按照三成徵收吧。”

朱慈炯略微思考一番,定下了徵收的規則。

張煌言聞言之後,默默在心中測算著,在如此的稅率之下,能夠徵收到多少礦稅及利潤。

“嗯,以此計算的話,兩省礦場都建設好,並能全力生產的話,能為大明貢獻礦稅礦利六十餘萬兩。”

“商稅厘金麼,明年保守估計也能達到一百二十餘萬兩!待到將江南、浙江兩省完全整合,海貿進一步恢復的話,還能翻倍。”

“再進一步,如果能將江西、福建、兩廣各省全部拿下,商稅厘金至少能達到四百萬兩。”

“殿下您和延平王的海貿,也能獲利過百萬兩!喔喔,微臣知道,這是進皇家內帑的,朝廷不會干涉。”

“我的天,大明竟然如此富有四海的嗎?為何、為何之前朝廷經濟,竟那麼的捉襟見肘。”

張煌言一番計算之後,竟把自己嚇了一跳!

在他的印象中,應當是大明末年、天下動盪,整個社會動盪窮苦,民間再無餘財才對啊。

可皇太子手握強悍軍隊,依靠蠻力一頓橫掃後!各王朝最頭痛的土地兼併問題,被解決了。

只是解決得很粗暴,土豪劣紳這個階級,暫時被弄消失了;但百姓都有田種了,還都能吃飽了,甚至能吃肉了。

而朝廷這邊呢?輕易就收到了以前想也不敢想的田賦,翻了一倍有餘,且毫無拖欠。

也沒人反對徵收商稅和進行海貿了,可以預見的天量稅銀,會源源不斷的進入大明府庫,轉化為更強悍的戰力。

要知道,崇禎年間,大明朝還控制全國的時候,每年收入不過區區數百萬兩,其中包含田賦在內的所有賦稅。

一個偌大的朝廷一年賦稅,甚至不如一個南方大海商的家產,真是可悲復又可憐,大明朝也就必然嗚呼哀哉了。

緊刀把子槍桿子,要做到百姓富和朝廷富!萬不能被官僚勾結世家、商人和地主,竊取了大明的財富。

沒有各種世家、文官和大地主商人的阻撓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