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81章 這個狗官,在朕面前還口出狂言! (第1/2頁)

加入書籤

有時候楊少峰楊大知縣很想罵人,甚至恨不得趕緊弄出個狂炫酷拽吊炸天的天網或者小苔蘚又或者隨便什麼人工智慧都行,然後讓數字生命來替自己當牛做馬。

但是楊大知縣不懂程式碼也沒有計算機,搞不出那麼牛叉的人工智慧,因此就只能自己老老實實的做牛馬。

比如說要操心整個寧陽縣兩千多口百姓的春耕、夏理、秋收、冬墾,要規劃整個寧陽縣未來一年甚至未來三年的發展,隨便哪一樣拎出來都讓楊大知縣頭疼到想死。

眼下楊大知縣要操心的,就是即將結束的夏理以及即將到來的秋收。

所謂夏理,就是指春耕播種之後對土地的打理,包括像高粱等作物的間苗,鋤草,摟地,澆灌。

間苗指的是選留莊稼的壯苗,將一部分長得弱的幼苗拔除以保證幼苗有足夠的生長空間和營養,從而節省土壤水分和養分,最終提高作物的產量。

鋤草這兩個字就比較好理解了,指的就是用鋤頭將地裡生長出來的雜草都鋤掉,將營養和水分都留給莊稼的細苗,其目的和間苗差不多。

而摟地指的並不是讓人摟著土地睡覺,實際上也沒人能摟著土地睡覺。

摟地指的是用摟子這種農具進行翻土,而且對經驗和眼神的要求很高,哪怕是常年耕種的老農在摟地時也得時時小心著,既要把土翻好,還要在翻土的同時避免傷到莊稼。

而澆灌和秋收就沒什麼好解釋的了,前者是給作物澆水以保證作物不會旱死,後者就是把作物收割然後該脫粒的脫粒,該晾曬的晾曬,百姓們一年到頭就指望著地裡的這點兒糧食活著。

當然,耕種是個極其複雜的工程,所謂的夏理也並不僅僅只是間苗、鋤草、摟地和澆灌,其實也有夏播的說法,就是在五月前中旬前後播種一些諸如穀子之類的作物。

現在寧陽縣的情況比較特殊,去年冬天時種下的麥子早就已經在芒種之前搶收完畢,大豆也早就已經種好,至於其他的作物,就只有百姓在田壟上種植的一些高粱,別無其他。

楊大知縣又一次跑到了城西劉廟村的地頭上。

沒辦法,整個寧陽縣別看只有八社十六閭,但是城外八社分佈在四面八方,大大小小的村子也有十好幾個,大的村子三四十戶人家,小的可能只有十幾戶人家,離著縣城最近的就是歸屬於坊郭社的劉廟村,其次是歸屬於東張社的西河村、沙窩兩個村子。

楊大知縣翻身下馬,來到地裡後看了看豆莢,又伸手捏了捏,扭頭對趕過來的劉三十二說道:“看這豆莢,今年的收成應該差不了太多?”

劉三十二嘿嘿笑了一聲,答道:“託大老爺的福,豆子結莢的時候雖然旱了,但是靠著大明湖裡蓄下的水,豆莢子還算是飽滿,今年收成應該不差。”

楊大知縣點了點頭,起身後又走向了旁邊不遠處的高粱苗,瞧著沉甸甸的高粱穗,楊大知縣的臉上也難得的露出幾分笑意,“快收高粱了吧?”

劉三十二道:“快了,再有個十來天就差不多了,等收完了高粱,豆子也就差不多熟透了。”

楊大知縣嗯了一聲,暗自琢磨一番後問道:“等大豆收完了,是不是就該種麥子了?”

時刻注意寧陽縣土地的作物生長情況,然後根據作物的生長變化來調整寧陽縣百姓們的耕種安排,這也是楊大知縣身上的職責之一。

萬幸的是,雖然楊少峰楊大知縣不懂耕種,但是寧陽縣的老百姓們也不奢求楊大知縣懂耕種,所以楊大知縣只要經常到各社各閭的地頭上逛一逛,聽聽老農們的講述,然後再做出決定就行。

劉三十二道:“回大老爺,收完大豆之後,差不多還有多半個月到一個月的時間翻土,等翻完土,再平整好,然後才能耬地種麥子。”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