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64章 雷公山下,硝土之盟與兵甲之約 (第2/3頁)

加入書籤

地拍案而起,眼中閃爍著希望的光芒,“沈槯,真乃我大明之虎將也!朕原以為大同危在旦夕,不料他竟能連挫建奴鋒芒,斬首數萬,此等功績,足以載入史冊!”

然而,喜悅之情並未持續太久,王承恩接下來的話如同一盆冷水澆下:“但萬歲爺,張子安在信中還提到,建奴已兵分兩路,一路繼續圍困大同,另一路則可能直奔京師而來。”

“什麼?!”崇禎帝的臉色驟變,潮紅瞬間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憂慮與焦急,“快,快召周延儒、陳新甲進宮議事!”

王承恩領旨而去,剛至承天門,便與匆匆趕來的周延儒、陳新甲不期而遇。兩人亦是神色凝重,顯然也已得知了建奴逼近的訊息。

三人迅速返回乾清宮,面對崇禎帝的急切詢問,周延儒與陳新甲不敢有絲毫怠慢,詳細稟報了建奴大軍逼近紫荊關以及洪承疇、吳三桂、祖大壽等人的動向。

崇禎帝聽後,更是心急如焚,在殿內來回踱步,不時發出沉重的嘆息。他深知,洪承疇的大軍遠水解不了近渴,而吳三桂、祖大壽的按兵不動更是讓他怒火中燒。

“這些個將領,平日裡口口聲聲忠君報國,關鍵時刻卻各自為政,置國家安危於不顧!”崇禎帝憤怒地拍打著御案,聲音中充滿了失望與無奈。

周延儒與陳新甲面面相覷,皆低頭不語,心中雖有辯解,卻知此刻並非時機。

最終,崇禎帝下定了決心,對王承恩厲聲道:“立即擬旨,命洪承疇加速行軍,務必十日內抵達京師!同時,傳朕旨意,責令吳三桂、祖大壽即刻起兵勤王,不得有誤!”

王承恩應聲領旨,心中暗自祈禱,願這緊急的動員能夠挽回大明的危局,讓這片古老的土地再次煥發生機。

大名府外的艱難行軍與洪承疇的決斷

八萬大明官軍,宛如一條鋼鐵洪流,沿著蜿蜒的官道,毅然決然地向北挺進,塵土飛揚中,透露出一種悲壯而堅定的氣息。官道一側,一座小山包上,洪承疇的身影顯得格外醒目,他眉頭緊鎖,目光如炬,凝視著下方那支在泥濘中艱難前行的隊伍,心中焦急萬分。他的身後,李立峰、白廣恩、劉澤清等幾位總兵官默默站立,同樣面色凝重,彷彿能感受到主帥的焦慮與壓力。

洪承疇,這位深受理學薰陶的儒將,心中忠君愛國的信念堅如磐石。自接到勤王詔書那一刻起,他便毫不猶豫地率領大軍離開了繁華的開封,誓要以最快的速度馳援京師,保衛大明江山。然而,天公不作美,河南大地已乾旱半年有餘,偏偏大軍出發之日,暴雨傾盆而下,一連三日不絕,彷彿是天意要考驗這支忠勇之師的決心與毅力。

大軍所攜帶的,不僅是保家衛國的信念,更有馬軍、步軍、神機營的精銳力量,以及那象徵著先進火力的三十幾門紅夷大炮。然而,連綿不絕的雨水卻成了他們最大的敵人,它不僅沖毀了道路與橋樑,更讓本就艱難的行軍雪上加霜。泥濘的道路如同巨獸的口腹,吞噬著大軍的速度與士氣,而沉重的糧草輜重更是如同沉重的枷鎖,讓這支龐大的隊伍步履維艱。

此刻,山下的一幕更是觸動了洪承疇的心絃。一輛拖拽著紅夷大炮的馬車不慎陷入泥坑,士兵們竭盡全力,喊著整齊的號子,試圖將馬車拉出泥潭。然而,每一次努力都似乎只是徒勞,車輪在泥濘中掙扎,最終還是無情地滑落,整架馬車隨之傾覆,那沉重的紅夷大炮也被甩至路邊,發出沉悶的聲響,彷彿在訴說著旅途的艱辛。

“照這速度,那得多久才能趕到京師啊?”洪承疇的聲音低沉而憂慮,他揹負雙手,目光深邃,彷彿能穿透眼前的迷霧,看到那遙遠的京師,以及即將面臨的危機。

李立峰聞言,沉思片刻後說道:“以末將估計,至少還需半個多月才能抵達京師。”話語中透露出無奈與焦慮。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