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22章 共赴國難:誓守大同,催逼代王與張子安共擔糧餉之重責 (第2/3頁)

加入書籤

你趙六斤,難道真要揹負千古罵名,成為大明的罪人嗎?”

此言一出,全場寂靜無聲,所有將士皆面露懼色。他們意識到,自己已站在了歷史的十字路口,一步之差,便是萬劫不復。而沈槯的及時出現,無疑為他們敲響了警鐘,也為大同府的未來,留下了一線生機。

趙六斤聞言,臉色驟變,聲音中帶著幾分慌亂與不解:“甄先生此言差矣,卑職實乃奉命行事,豈敢擅作主張?”

沈槯目光如炬,語氣不容置疑:“既已知悉本將軍即將接掌兵權,此刻起,一切行動聽我號令!”

趙六斤聞言,心中雖有不甘,卻也知大局已定,連忙挺直了腰板,高聲應承:“是!將軍!”

沈槯躍上戰馬,身姿挺拔,瞬間成為校場上萬眾矚目的焦點。他深知,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將影響這數千將士的心志。曾經的大同總兵身份,加之近期對蒙古用兵的輝煌戰績,早已讓這些將士對他心生敬畏。

沈槯環視四周,目光如電,沉聲問道:“大同百姓,我等同袍之父母兄弟,豈能搶劫?”

初時,部分將士因慣性思維,竟不假思索地回應了一個“該”字,但隨即在沈槯凌厲的目光下,這聲回應迅速消散於無形。

沈槯怒火中燒,猛然抽出腰間長刀,重重擲於閱兵臺上,刀鋒入木三分,僅留鑲嵌寶石的黃金刀柄在夕陽下熠熠生輝,全場頓時鴉雀無聲,只聞刀柄輕搖之聲,與沈槯胸中翻滾的怒意遙相呼應。

“混賬!”沈槯怒喝,聲音中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百姓何辜?爾等父母兄弟皆在其中!今日搶大同百姓,明日他人便可搶爾等至親!天理何在?倫理何存?爾等若連家人都不顧,與禽獸何異?”

此言一出,四千將士無不低頭垂首,面露羞愧之色。沈槯深知,對這些樸實計程車兵而言,直接而強烈的情感共鳴遠勝於空洞的說教。他這一番怒斥,直擊心靈,讓這些將士瞬間明白了何為忠孝仁義,何為家國情懷。

“聽令!”沈槯深吸一口氣,平復情緒,高聲喝道,“此次行動,非為搶劫,而為保護百姓,助其遷入城中避難。違令者,休怪我刀下無情!”

此言一出,四千將士無不精神一振,眼中重燃鬥志。他們明白了自己的使命,也感受到了沈槯身上那股不容置疑的領袖氣質。在接下來的日子裡,他們將跟隨沈槯,共同守護這片土地,以及這片土地上的每一個生命。

沈槯擅自接管城北大營並更改軍令的訊息,如同疾風驟雨般迅速傳遍了整個大同府,最終不可避免地落入了張子安的耳中。張子安,這位素來行事謹慎的官員,深知沈槯的剛烈與不羈,心中雖有不滿,卻也明白直接對抗絕非上策。於是,他迅速與魏大本商議,一致認為唯有請出代王朱傳齊,方能平息這場風波。

代王朱傳齊,對於沈槯的所作所為,尤其是將大同百姓遷入城內的計劃,早已心生不滿。這不僅僅是因為糧餉的考量,更在於他內心深處對百姓福祉的漠視與自私。在他看來,那些平民百姓不過是微不足道的存在,為了大局,犧牲他們是在所難免的。

當一行人匆匆趕往城北大營,卻意外在北門內與沈槯不期而遇。沈槯騎於馬上,英姿颯爽,對朱傳齊的到來僅以抱拳一揖作為禮節,而對張子安與魏大本則完全視而不見。這一幕,無疑是對在場眾人身份與地位的微妙挑釁。

“沈槯,你可知你此行已越界?”朱傳齊強壓怒火,沉聲質問。沈槯淡然一笑,反問道:“王爺此言差矣,我乃受張公公與魏大人之託,接掌大同兵權,何來越界之說?”

關於百姓遷入城內的議題,兩人針鋒相對,各執一詞。沈槯堅持認為,唯有如此方能確保百姓安全,免受流賊侵擾;而朱傳齊則擔憂此舉將耗盡城內本就緊張的糧草資源,更不願承擔由此帶來的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