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4章 文武雙全 (第2/3頁)

加入書籤

的製作方法、工匠多被官府和朝廷掌握,民間流出的實在不多。

招攬的這兩個工匠還是因為遇到饑荒活不下去,方才答應在劉氏商行效力。這兩工匠的待遇和身邊的護衛差不多。

劉卓閒聊時隨口提到了顆粒火藥,兩人在開工後沒幾天就製作出來了。再加上劉卓時不時向兩人灌輸火藥、火器的使用,兩人不時有些新想法。

劉卓隨即調撥十多名關係達到親密程度的鐵匠過去,在一番威逼利誘之下,鐵匠們與劉卓的關係達到了紛紛至親的地步。

除此之外,劉卓還花大價錢招募不少水平、技藝較高的匠戶,一同投入鑽研、學習之中。

在大量投入下,劉卓花費不小的價錢給身邊的護衛每人配上了一把手銃,類似於現代手槍,但是比手槍製作的粗糙。放在懷中,誰也也看不出來。

劉卓也囑咐眾人,謹慎使用,不要傷人性命。為防技術外洩,劉卓也不曾大規模生產。

隨著時間的推移,兩個工匠和劉卓的關係也達到了至親的地步,讓幹啥就幹啥。劉卓給兩人的要求就是,不管別的,研究火器、火藥、火炮、火銃。

圍繞兩名工匠身邊的鐵匠已經有二十多人,除了打造日用器具,就是整日研究火藥、火器。劉卓還不斷派人到南方,看能不能招攬一些熟悉火器的洋人。

雖然有了手銃,但是日常的學武,劉卓依然沒有停下。

因為看著每年緩步增長的屬性,無論是心情還是心中都頗為得意。短短几年過去,基於靈魂強大的緣故,劉卓已經將身邊的護衛本事學會了,剩下也就是不斷的練習,將之融會貫通了。

在劉卓十五歲的時候,身邊的三名護衛一起上也奈何不得劉卓。另一名護衛是少林寺的弟子(李寒陽),因犯戒被趕走,恰巧被劉氏商行所招攬,就在劉氏商行做了一名護衛。

最近自己的刀法、槍術、拳腳、騎術、箭法已經許久沒有什麼進展了。難不成跟武俠小說一樣有瓶頸期,缺乏實戰的鍛鍊,非得找人不斷切磋不成。

基於靈魂天生強大的緣故,劉卓無論在讀書還是學武方面,都是事半功倍。明朝對於商人後代能否參加科舉,不同的時期,政策不一樣。

嘉靖、隆慶、萬曆時期,更是湧現大量商人家庭出身的進士,如張四維、王崇古、馬自強等。這些商人出身的文人入仕之後也能升至高位。

對於商人,明代讀書人態度是正面的,他們認為文化與財富追求可兼得,不矛盾。

基於先天的優勢,不斷地努力,先生的教導,劉卓在十一歲時,劉卓透過縣試、府試、院試成為一名秀才;十五歲時,透過鄉試成為了舉人。

雖然劉卓對明朝部分官員天生厭惡,但是不得不說,明朝的秀才、舉人身份還是很有用處的。

劉卓房中收集了各種各樣的書籍,涉及各個方面,對當今時下的社會有了更為深刻的瞭解。當官地位高,忠臣下場不太好。掛個舉人的身份,做著商人的生意可不錯。

明朝科舉時期,凡是學舉業的讀書人,不管年齡多大,透過了縣試、府試兩場考核還未考取秀才之前統稱童生,也就是說,要成為秀才首先是成為童生。

透過縣試、府試、院試考試的童生叫庠生,俗稱秀才。

透過鄉試(省級考試,在各省的省城舉行)的秀才稱之為舉人,這是讀書人進入仕途關鍵的一環。

一旦成為舉人,無論還能否透過後面的考試,都獲得了做官的資格。而且起碼九品官員,如果是進士的話,最低七品知縣。

官府每年都會給予舉人一定的經濟補貼,而且免徭役、免部分田地免稅,見官不跪、不用刑、免死刑等。

舉人還有資格參加會試,如若高中,就是進士。所以,舉人在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