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9章 明初藩王與藩王制度(二) (第3/3頁)

加入書籤

,封靖江王,封地在桂林府(今廣西桂林)。

從明初至明末,歷代皇帝冊封的藩王近七十位,追封二十位。其中一共有五位繼承大統,即燕王朱棣、郕王朱祁鈺、沂王朱見深、裕王朱載坖、信王朱由檢。

因違法被廢的或無子嗣除封近三十位,至崇禎十七年,共計有藩王三十三位。

這些分封的藩王有很大的權利,在封地無需交稅。並且這些藩王在封地犯了事情,地方官府無權管理,只有皇帝和宗人府可以處理。朱元璋制定的《皇明祖訓》,用來規範藩王的行為。

明朝初期,朱元璋還給這些藩王配備了一定數量的軍隊,用來抵禦邊疆蒙古部落的入侵。

但是經過後世子孫的不斷削藩,到了土木堡一役後的北京保衛戰,多數藩王基本上沒有多少護衛可以勤王。

明神宗實錄記載:“國家難處之事,無如宗室,國家財賦有限,宗室生齒無窮,玉牒見存者,不下一萬五千餘位。揭天下之賦以供之,尚不能給。又有朝廷之經費,九邊之軍餉乎。”

意思就是這些宗室把國家的財政基本上都吃完了,九邊的軍餉都發不了了。結合相關史料記載,明朝當時得拿出30%的財政稅收用於養活宗室。

有人說,明朝的宗室把明朝吃垮了,這個確實太誇張了。明朝滅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天氣乾旱、土地兼併、鼠疫、邊患、農民起義等等綜合諸多原因才導致的。

一個國家依靠皇帝的英明神武去治理,存在著太多的不確定性,皇帝本人的學習能力、理解能力、從小所處環境對個人影響實在是太大了。

歷朝歷代的例子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